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双脚踏上光明路
跳跃的火苗
时光深处的暖意
加强北宫国家森林公园彩叶观赏期服务保障工作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跳跃的火苗

 

19岁那年,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一个叫咸宜关的村子任教。这里山大沟深,一跨入10月的门槛便寒气逼人。老校长在工作例会上安排了学生冬季取暖事宜,要求每个班盘一个砖头垒砌、黄泥抹缝的泥炉子。这对于我这个新手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正当我发愁之际,班上的小刚说:“老师,不用愁,我会盘泥炉子。”

小刚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4岁的时候,父亲意外身故,母亲改嫁,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艰难度日。不要看他小小的年纪,割柴、放牛,小刚样样农活儿都很在行。回想前几日我去小刚家里家访的时候,小刚在火盆旁给奶奶煎药的画面仍历历在目……

只见小刚脱去外套,挽起袖子,一会儿搬砖、一会儿和泥,动作十分老练。在旁边帮忙的我看到他满脸汗珠,脚上露出大拇指的黄胶鞋溅满了泥点子。过了半晌,小刚终于盘出了一个乡土气息十足的泥炉子。

大山的早晨格外冷。每个清晨,我都会赶在学生到校之前,早早地把泥炉子的火生着。天刚蒙蒙亮,孩子们陆续到校了,大山里的孩子朴实厚道,来时总不会忘记在书包里装几个土洋芋,放在炉边烤上。一节课下来,炉子上的洋芋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弥漫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一下课,孩子们欢呼雀跃,围着泥炉子有说有笑,享受着片刻的温暖,分享着烤好的洋芋、馍片……甚至有人还拿来玉米崩爆米花。小小的泥炉子,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温暖的记忆。但泥炉子也有缺点,生火的时候,教室里时常烟雾缭绕,呛得人喘不过气来。整个冬天,孩子们就这样“沐浴”在烟火当中接受书香的熏陶。

大山的冬天很漫长。一个泥坯砌成的泥炉子,却能温暖一整个冬天,忽闪着星星点点的火苗,散发着淡淡的热量,点燃了乡村教育的希望。时光荏苒,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我培养了一届届的学生,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那年,核桃压枝的季节,我调离了那所乡村小学。告别之际,我送给小刚一双运动鞋,小刚感激不尽,激动得热泪盈眶……

如今,我已是一名有着26年教龄的老教师了。我所在学校是一所县城小学,现代化设施应有尽有,每个教室都安装了暖气、空调。窗外大雪纷飞,寒风瑟瑟,教室内却暖意融融,仿若春天。孩子们穿着干净的校服、温暖的棉鞋,坐在宽敞明亮、墙面洁白如雪的教室里享用着国家提供的免费营养早餐,学习、读书、唱歌,享受着“两免一补”带来的幸福童年。我轻点鼠标,操作电子黑板,引领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说句心里话,竟觉得冬日不再显得如此寒冷而漫长。

这时,我总想起那些在乡村教书的日子,想起泥炉子的火光,想起小刚那露着脚趾头的黄胶鞋、泥炉子旁一张张憨厚的面孔,还有那烤洋芋的清香……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伴随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的光辉伟业。泥炉子时代一去不复返,空调、暖气已步入寻常百姓家,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越来越美好,会有更多可喜可待的新变化。

□曹雪柏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