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沐光而生 向光而行
打捞舌尖上的最京味
温暖的遇见
疫情之下,员工因担心染病不愿意上班怎么办?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捞舌尖上的最京味
——读崔岱远《京味儿》
 

提起北京,除了故宫、长城等闻名于世的景点,一定还有烤鸭、卤煮等让人口舌生津的美食。

京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比比皆是,崔岱远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一生从未远离家乡,孜孜不倦地挖掘和弘扬京味文化。由于成绩斐然,崔岱远被多家知名媒体聘为专栏作者,还担任北京读书形象大使,我们在许多场合都能看到他传播京味文化的身影。他撰写出版的《京味儿》《京味儿食足》《京范儿》,堪称当代京味文学杰作三部曲。作为三部曲中开篇的《京味儿》,是崔岱远献给“无限眷恋的北京和父母亲”之作,具有学术和市场双重价值。一经推出,深受读者喜爱,一版再版。即使在写饮食作品成风的当下,《京味儿》仍保持着较大的影响力。

乱花渐欲迷人眼。读《京味儿》简直是在读一本北京饮食的百科全书。在书中,崔岱远按一年四季将30余种菜肴罗列排序。这其中有豌豆黄、杏仁豆腐等特色小吃,有酸梅汤、粽子等节令食品,有烧茄子、醋溜白菜等家常菜,有醋椒活鱼、涮羊肉等主菜,还有煎鸡蛋、酥炸玉兰等特色小食。北京饮食数量当然不止这些,但窥一斑而知全豹,仅此种种,就足以令人眼界大开。除介绍美食渊源由来、制作方法等外,崔岱远还运用散文写作手法,时而引进趣闻轶事,时而结合儿时回忆,时而撮合各地风味,让舌尖上的京城美食更接地气,更加活色鲜香。

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最简捷的办法是看看他们吃什么。北京是五朝古都,近几百年来,一直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这一皇城宫廷文化投射在吃上,更显得异常讲究。《谁也不是吃素的》一文,叙写了晶肉如何成为白煮肉,将御膳演变为民间菜的过程跃然纸上,折射出无论历史如何发展,北京人总会淋漓尽致地享受生活。尽管京菜未入选八大菜系,但北京位置独特,地位突兀,各式达官贵人和文化名流云集。《天地一家亲》《北京菜头牌》等文提起的各色菜肴,都是经北京人吸收传统好做法,改良创新定型后,受到大众欢迎。北京是个移民城市,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官府菜、江湖菜、流派菜、本地菜在此并行不悖。《自来红,自来白》《大白菜,俗中雅》等文,反映了北京与全国各地习俗合流同行,凸显了京味文化的博大。

崔岱远坦言,很多地道的北京吃食已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甚至连芝麻烧饼和豆汁都不是当初那个味儿。身为一个地道的北京人,惆怅感叹之余,激起他的责任感。于是,他不停地寻找舌尖上的北京滋味,努力去挽留北京人饮食背后所特有的生活态度和行为艺术。这是对京味文化热爱的生动写照,也是京味文化的希望所在。

那么,如果想认识北京和走进京味文化,不妨就从《京味儿》开始。

□范伟锋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