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只此邮政绿
故纸堆里的“小确幸”
肩上的山河岁月
组织开展2022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此邮政绿

 

老白,本名白玉军,1953年出生。25岁那年,被县邮政局招聘为原岔河公社信报员,负责麻棚、岔河、三官三个村的信报投递工作,穿上了那身他甘愿为之奉献一生的“邮政绿”。

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可白玉军却拿着每月区区15元工资,在三个村的山山岭岭、沟沟梁梁、村村户户间,每天重复着相同的路线、相同的工作,成了有些人眼中的“傻子”。有人劝他别干了,可白玉军却说:“这活儿总得有人干,穿上这身绿衣服,我就是邮政人。不图别的,父老乡亲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且一做就是18年。

天道酬勤。1996年,白玉军被正式招聘为城南庄支局的邮递员,负责城南庄至岔河和三官、城南庄至宋家沟两条邮路、65个自然村的投递任务,月工资200元。邮路在拓展,任务在增加。每天早晨5点钟,白玉军就从家中骑自行车走40多里山路到城南庄支局,分拣完报刊、信件、包裹,踏上当天的邮路。宋家沟线,路还好走些;岔河、三官线,一路向西南,不仅坑坑洼洼、崎岖颠簸,还要翻山越岭、穿林跨沟,往往是骑车一半,推车一半,甚至还要扛车蹚河。即使如此,白玉军总是将苦吃在无人看到的邮路上,将微笑连同邮件一起无差错地直投到户。乡亲们收信的微笑时刻,就是他的幸福时刻。

不知不觉间,那一声清亮悦耳的“叮铃铃”、那一身鲜艳打眼的“邮政绿”,成了乡亲们幸福的期盼。白玉军的名字也渐渐被乡亲们亲切的一声“老白”代替,且还要加上“老白是个好人”的赞誉。

老白家的茶几上,摆放着一件洗得掉色、手感僵硬的老邮包,“中国邮政”四个黄字在“邮政绿”底色的映衬下,依稀可见。这邮包跟着老白走过多少路、见过多少人,经历过多少风霜雨雪、日月晨昏,投递过多少报纸信件、乡间琐碎,不得而知。此刻,它就像一团跳动的绿色火焰,成为老白晚年生活的幸福源泉和精神支柱,更指引着每位倾听者坚定有力地走好脚下的人生之路。

老白用颤抖的双手剥开一层厚厚的旧报纸,现出6本牛皮纸封面的小本。第一本封面上工工整整写着八个字:“做一个优秀投递员。”我问老白当时为什么写下这句话,老白说:“我就是要下定决心把这项工作做好,让乡亲们满意,做一个优秀投递员,做一个优秀共产党员。”

我迫不及待翻开其中一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一条条工作日志。老白说:“乡亲们住得偏僻,出趟山不容易。平时常让我帮忙捎东西,有时怕忘了,就记在本子上。”我粗略翻阅,上面清楚地记着何年何月何日帮谁捎买东西,垫付多少钱,何时归还;帮谁捎钱汇款,帮谁代领包裹,帮谁捎种子化肥,帮谁修手表……且在每一条最后,都注明了“清”。这一个个“清”字,都似是讲述着老白一段段辛苦辗转、为民办事的动人故事,都似是浮现出老白一张张如释重负、幸福自得的灿烂笑脸。

从1978年当上信报员,到2013年退休,35年投递生涯,老白累计行程28万公里,投递邮件130多万件,代领代寄包裹6218件,代领代寄汇款43万多元,妥投率百分之百。数字说明了一切,更昭示着一切。

离开时,老白在邮政系统工作的儿子刚下班,同样穿着一身耀眼的“邮政绿”。我说:“你爸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你也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邮政人的!”小白频频点头。

清脆的车铃声一路欢歌,白玉军的绿色邮政服穿梭在青山绿水间,用诚实守信播种下一个个绿色的希望。

□张金刚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