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情怀
3上一版
 
娘心如晖
文学大师背后的母亲
书海掠影
我的时光 你的白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5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娘心如晖

 

我总想写有关母亲的文字,可总是提起笔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的母亲谈不上心灵手巧,谈不上知书达礼,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一个真正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山一样坚韧顽强的女人。

那天做了一个噩梦:梦见母亲去世了,我悲痛不已,向天祷告,哭诉母亲辛劳一生,抚子女成人,清福未享而去,愿将自己十年阳寿以换母生!然后,在梦中哭醒,再无睡意,记忆中的母亲呼啸而出,在我的记忆中,全是她的担当与付出,她的舍得与无私。

犹记1991年9月,父亲撒手西去。突如其来的打击,天崩地裂胜过大厦倾。大姐初为人妻,哥哥和我皆在学堂。一家生计,难堪重负!

最难忘,娘儿仨半夜起来割水稻,半夜起来抢收黄豆,三伏天吃完午饭就顶着烈日去干农活儿。那些年,为了供我和哥哥读书,母亲承包了几十亩田地耕种,那时候没有机械化,全部需要肩挑手扛。母亲插秧、割禾、撒种是一把好手,一个人一天能插一亩田的秧苗,一直低头劳作不停歇。

最难忘,那一年因读高三的哥哥一句“娘,我们好久没有吃肉了”,母亲含泪将自己的一头乌黑长发换来皱巴巴的20元人民币,继而换来锅里香喷喷的红烧肉。从此,短发造型伴她至今。

最难忘,低矮破旧的房内,昏暗的煤油灯下,兄弟二人团坐于床边,发黄的书页旁,跳动着上下翻飞的针线,噼啪作响的炉灶里飘出扑鼻的红苕香……

高尔基说: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母亲,就不会有诗人和英雄。而今,我有幸忝身作家队伍,哥哥也成为了工程师,这于母亲而言是莫大的骄傲和荣耀,而在我的脑海里,那年的两个耳光仍感生疼,话语仍萦绕在耳边……

那是“双抢”时节一个雷雨将要来临的日子,刚好正读高中的哥哥休周末,母亲便充分利用一家人的劳力。清晨三四点起床,怀揣干粮,娘儿仨马不停蹄地割稻,割完后,又分秒必争地踩打谷机脱粒装袋。忙碌到晚上11点多了,当我们又饥又渴又累终于将19袋毛谷扛到马路边,还要借来鸡公车把谷子一袋袋运回家。

等装到第15袋时,哥哥和我再也站不起来了,瘫在地上。也是疲惫不堪的母亲见状,有气无力地喊我们起来,继续将剩下的谷子拉回家。哥哥摸着红肿的肩膀挣扎着站了起来,我却没有反应。不想,一向和蔼的母亲发疯一样冲过来,对着我就是两记重重的耳光。打后,母亲哭着吼道:“不好生读书,不攒劲儿努力,没有出息和本事,就注定要干一辈子的苦力!”

母亲的耳光和哭吼,打醒和哭醒了我们兄弟俩的血性,我像狗儿一样爬起,奋力拉着沉重的鸡公车往自家方向一点点前行,而母亲这两记耳光,也激励着我和哥哥在今后的人生中从不懈怠,奋力前行!

1996年的冬天,怀揣一支钢笔,我入伍参军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军营。当兵在外,跟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少得可怜。为了不让我牵挂,母亲从来是报喜不报忧。有一次母亲插秧时热得呕吐,差点中暑晕倒在水田。这些母亲都没提过,还是后来村中的发小儿无意中讲起,让我懊悔不已。

每次我回家,母亲都笑得合不拢嘴,也忙得不亦乐乎。我不忍心仔细端详那过早苍老的脸,心底埋怨岁月风霜太无情。有次带母亲上街,她喃喃自语,我怎么比同龄的城里人老那么多。

母亲也是爱美的,母亲也是年轻过的,只是为了儿女,她的青春在田野里劳作绽放。

如今,我带着母亲赐予的力量感恩前行,即使再苦、再难、再累,也不会停下脚步,因为我不想辜负母亲的教诲和付出。

娘心如晖,如沐儿心。祝天下母亲幸福平安!

□唐雪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