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章的长篇小说《谁在敲门》自出版以来,饱受赞誉,并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好小说、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等重量级榜单。该小说铺陈川地小镇一个乡村大家庭四代人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进而牵扯出每个人物背后的生命故事与情感幽微,凝练出对生死、道德、人性的感慨与叩问,呈现出广阔丰饶的民族性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
与其他小说以曲折新奇、高潮迭起的故事取胜不同,《谁在敲门》以平静舒缓的语言进行生活全景式的描述,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见长。故事围绕父亲过生日、生病、去世、送葬、祭奠五个告别和怀念的过程展开,通过对几个小人物的塑造,折射出世间百态众生之相,冷漠的背后也可能有真情,虚构的故事与现实的温度碰撞出震撼人心的历史厚重感,让人从这些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之中不由得深深思考关于亲情、关于生死、关于人性和道德、关于利益与得失的人生课题。
如果说人物是小说的灵魂,那么性格、思想和行动就是人物的灵魂。该书塑造了近百个人生经历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每个人物都鲜活生动、血肉丰满。如在镇上无所不能的大姐夫、慈母般的大姐、因儿子而抬不起头来的大哥、脆弱敏感的“我”、懦弱卑微的父亲……这些人物因父亲而串联在一起,形成中国乡村普遍存在的社会谱系。每一个与乡村生活有关联的人,都能从这些人物身上找到自己或熟悉的身影,看到自己的命运跌宕和人生起伏。
四儿三女,父亲最放不开手也放不下心的便是小儿子春晌,原本还觉得老人是不是过于偏心了,可越往后读越觉得,父亲对于春晌的偏爱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依赖,而春晌虽然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懒散不够上进,也不像哥哥姐姐们心里有主见,但对于老父,也是真心实意地对待,他背起父亲时动作熟练又细心;病危的父亲流泪时,他会左手擦着父亲的泪水,右手抹着自己的眼睛;跟大哥二哥的疏离不同,他在医院陪着病重的父亲寸步不离,看到父亲从昏迷中醒来说要吃东西,他会一路小跑地去买饭,给父亲吃好的,自己吃剩的馊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之中的一大遗憾,故事中的父亲在沙发边缘,蜷了一整天,越蜷越小,渐渐“变小”的他从家里的顶梁柱变成了依赖着儿女的“孩子”,他不愿在大女儿干净整洁的家里常住,凡事都小心翼翼,怕给孩子添麻烦,让人看了心里实在心酸。
故事中父亲的葬礼上,大姐的一大段话让我几度哽咽,5岁便成了孤儿,走过坎坷卑微的前半生,又遭遇中年丧妻,含辛茹苦将七个儿女抚养长大……这样的人生着实艰辛,他卑微得让人心疼,也崇高得让人感动,老父亲腰是弯的,背却是直的,他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
趁着还来得及,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正如罗伟章在书中所写:每个人在父母活着的时候,都以为父母不会死,直到死了,才真正明白没有人是铁打的江山,觉得自己还有好多孝心没尽,却没地方尽了……
□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