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吸引年轻人当工人的政策、措施,如何落实、见效,企业特别是国企央企要发挥主体和带头作用,让当工人更有价值感、获得感,切实感受到“穿工装的职业荣光”。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当工人,为振兴和发展制造业引才、留人成了热点话题。对于一些年轻人“宁肯跑外卖,不愿进工厂”的委婉批评,还引发了热议、争论。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许多人提到,过去当工人是个让人羡慕的职业,而现在“工厂正逐渐失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这是为什么?简单的答案并不复杂——那时待遇好,地位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当工人有获得感、价值感、幸福感。今天的年轻人不愿当工人,自然与此有关。更重要的是,时代不同了,各种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分工细化,就业渠道拓宽,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年轻人择业有了更多的选项,如果进工厂不能给他们带来父辈的种种荣光,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
其实,许多年轻人“跑外卖”并非理想的职业选择,即使劳动时间相对“自由”,收入可能略高于许多工厂,却又常常陷于“算法困境”,职业发展前景也不明朗,因而频繁“跳槽”,流失率高,以致快递员成了位居前十的“最缺工种”。
明了了前述种种,吸引年轻人进工厂、当工人就须“对症下药”。今年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纷纷开出“药方”:
“年轻人需要感觉到被尊重、被认可,要让他们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和空间。建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要将‘人手’培育成人才。”
“企业要善听和重视年轻人的声音,并调整改善,让技术工人看得到成长成才的希望、感受到企业以人为本的关怀。”
“畅通的晋升机制让年轻人更有安全感,也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年轻人据此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专心提升本领。”
“作为管理者,不能只抓业绩,员工每天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工作成果。一定要多和他们沟通交流。”
“收入上提高、困难上帮助、工作上改善、生活上关怀、成长上助力,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才有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工厂,并踏实留下来。”
“要给产业工人更多的自由和尊严,真正提升他们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在这样的基础上宣传产业工人的优秀精神品质,弘扬工匠精神,才更有说服力。”
……
总之,可上升的发展空间、良好的学习机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适宜的工作环境……如今的年轻人对就业的“软硬件”有着更多的期待。能不能有针对性地回应他们,成为制造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大关键。而制造业生产线普遍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艰苦、管理严苛,正是企业招不来、留不住年轻人的“痛点”。因此,企业不仅要适应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了解青年员工的需求,大到职业发展、小到住宿饮食,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而且要加快企业科技进步,升级换代,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员工待遇,更好地引才、留人。
为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吸引年轻人当工人的政策、措施,如何落实、见效,企业特别是国企央企要发挥主体和带头作用,让当工人更有价值感、获得感,切实感受到“穿工装的职业荣光”。
□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