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余翠平)目前我国有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2.64亿,残疾人数量超过8500万,如果包括孕妇、婴幼儿和病患群体,潜在障碍人群达5亿人以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成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建议,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他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旨在方便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这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2012年国务院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同年出台《无障碍设计规范》,对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做出规定,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各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无障碍环境建设政策标准逐步完善,创建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活动持续推进。但王先进认为也存在不少问题,社会公众对无障碍理念认识不足。“通用设计、人人适用、服务你我”的无障碍理念尚未得到广泛认同,或片面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仅为方便残疾人使用,而忽视每个人在人生的一定阶段都存在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建设全龄友好的无障碍环境,可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受益。
在采访中王先进说,无障碍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无障碍设施覆盖率不足、发展不平衡、设施不合标准、工程质量差等问题较为突出。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全国无障碍设施整体普及率仅有40%。既有无障碍设施存在人行道缘石坡道过陡、盲道设置不连续、过街天桥的无障碍电梯设置率较低或故障频发、缺乏无障碍卫生间和厕位等问题。而无障碍设施使用监管也亟待加强。由于缺乏日常监管,无障碍设施被挤占、损坏的情况较多,部分地区占用盲道设摊、停车等现象较常见,一些无障碍卫生间被长期锁闭或变为杂物间。由于无障碍电梯等设施维护具有较强专业性,但实际上却缺少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导致设施设备损坏后维修不及时,以至于长期无法使用而成为摆设。
对此,王先进建议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将既有《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上升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进一步提高无障碍相关法律法规的层级,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