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进城工作,并最终融入城市,成为其中一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新生代农民工在这方面的诉求表现得尤为迫切和强烈。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除了政策门槛、社会包容等客观条件,农民工努力提高和改变自己也是必要条件,从思想观念到生活方式,都需要一番努力。
媒体梳理今年地方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时发现,往年事关农民工“生存”的话题,更多地被“新市民”“技能培训”“更好就业”等“发展”话题所取代。从最初的求生存到如今的谋发展,折射出农民工境况的改善,有了“与时俱进”的变化,并且期待相关政策能够随着这种变化而有所调整。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农民工总量超2.9亿人,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这支庞大的劳动者队伍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得到诸如技能培训、晋升通道、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利好政策。《202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调研报告》显示,受访的95后新生代农民工中,69.1%的人渴望获得职业技能培训机会。这表明,日益成长并已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有了新的更多的利益诉求。
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不可同日而语,有人形象地对比新老农民工的差异:老一代是背着蛇皮袋谋生的,新生代是拎着拉杆箱就业的;老一代是进城挣钱回乡消费,新生代要融入城市谋求发展;老一代要求支付工资,新生代要求参加社保;老一代呼吁改善劳动条件,新生代希望分享发展成果……这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变化,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有了更多的权益诉求,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自然会提出有关权益平等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新生代农民工是在城市读书、生活、长大的,除了户籍和市民待遇,已经与城里人没有多少区别。然而,也正是那缺失的“户籍和市民待遇”,把他们“边缘化”了,使他们的一些权益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工会把他们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在城市里找到了一个依靠,找到了“家”的感觉。这对农民工心理上、现实中的影响很大,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城市认同。
工会吸纳农民工加入组织,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上是走在前面的,而且效果不错,但与农民工的实际需要比较,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全面解决农民工问题,不是工会一家所能承担的,“家”并不能为农民工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作为和全社会的力量。从各地两会代表委员的呼声看,在就业、培训、晋升等个人发展方面尽快落实一视同仁,显得尤其迫切。在这个问题上,工会从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职责出发,当然应该呼吁,并且积极参与有关部门决策和立法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的调整,农民工在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及个人发展方面会有更好前景。至于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认同,可能需要一个比较长久的过程,我们希望它越短越好。
农民工进城工作,并最终融入城市,成为其中一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新生代农民工在这方面的诉求表现得尤为迫切和强烈。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除了政策门槛、社会包容等客观条件,农民工努力提高和改变自己也是必要条件,从思想观念到生活方式,都需要一番努力。
□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