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比赛进入到抢分的关键时期,也许是因为长期集训让球员心态发生改变,最近几轮的CBA联赛“热闹”异常,而这种“热闹”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各种“超技术”犯规,各种吵闹叫骂,这些行为无疑会让联赛的公众形象受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体育还处在专业化时代,当时比赛中有一句口号——“宁失一球,不伤战友”。这句口号放到现在依然适用,尽管球员各为其主,都有自己的职业俱乐部,但健康依然是第一位的。职业运动员的身体是自己“吃饭”的“家伙什儿”,自己要保护自己,同时也要保护“对手”。都是吃篮球这碗饭的,你凭什么砸人家“饭碗”。有些运动员在场上做一些小动作,比如挥肘、垫脚等,有的是长期养成不规范的技术动作,有的则是纯粹心理上想要占便宜。CBA有义务告知全体运动员,要杜绝这种伤人动作的发生。教不严师之惰,现在很多教练有意无意间鼓励队员做“超技术”动作,这就是把作风顽强和粗野混为一谈了。
很多教练,甚至算是名帅的教练,自己都很难控制住情绪,还怎能让手下年轻球员控制情绪?近来的CBA赛场上,出现了教练员之间互相谩骂的场景,在空场比赛的背景下,有些脏话通过电视转播,清晰地传到了全国球迷的耳朵里。体育比赛充满身体接触和激烈竞争,不可能像听音乐会那样安静,但也绝不是“流氓群殴”般野蛮。这样的骂声让整个联赛为之蒙羞。如果不经常看联赛的人,只看到这个场面会以为联赛的标签就是野蛮。有的教练说了,他骂我了,我就得用更脏的话去骂他。这种觉悟,连幼儿园三岁的小朋友都不如。有些教练动辄就撒泼般大吼大叫,可到了国际赛场,却像只“小猫儿”般安静,这样的窝里横两面派作风,有意思吗?你是不是就会欺负国内的同行和裁判?
所有教练员、运动员必须尊重这个联赛、珍惜这个联赛,疫情下联赛都操持起来,让所有人还能端稳这个饭碗,的确是不容易的事情,谁也不能破坏这个氛围。CBA受到很多青少年球迷的关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言行,对青少年爱好者影响很大,职业联赛必须是青少年的榜样,只有榜样才配得上去被模仿。
□本报记者 段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