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蹲点常态化制度化是工会机关改革的重要途径
不打烊的“爱心驿站”多多益善
调解“一站式”服务 让职工维权“零成本”
让尊警爱警 成为社会共识
“注水剧”
节前购物 要小心消费陷阱
一线技能工人获评技术职称具有正向激励意义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蹲点常态化制度化是工会机关改革的重要途径

 

基层的情况千差万别,又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越是离基层远的领导机关,往往越是宏观指导多、具体帮助少,甚至可能脱离实际“瞎指挥”。这是一些上级工会工作部署推动不力或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也是工会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机关干部下基层蹲点,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全国总工会党组日前研究决定,建立健全工会领导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并为此制定下发了相关指导《意见》。决定自2022年起,全国总工会、省级和市级总工会机关每年将选派3%到5%的干部赴基层蹲点,进一步密切工会领导机关与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的联系。

去年,全国总工会启动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帮助基层解决问题、转变干部作风等诸多方面成效明显,有目共睹,并且带动了省市工会机关干部的蹲点行动。现在,全国总工会决定将这项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显然是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成果,调整了工作思路。把“临时行动”变为“规定动作”,不仅再次证明了“实践出真知”,也充分体现了工会领导机关改革的决心。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都有别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改革要“去四化”,其中就包括行政化、机关化。如果工会办成了单纯的机关,用行政方式运作,就背离了工会的群众组织性质,也就不成其为工会了。脱离职工群众是工会的最大危险,此言不谬。现实中,工会的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人大多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即使下基层也不过走马观花,很少能够广泛接触职工群众。而基层的情况千差万别,又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越是离基层远的领导机关,往往越是宏观指导多、具体帮助少,甚至可能脱离实际“瞎指挥”。这是一些上级工会工作部署推动不力或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也是工会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机关干部下基层蹲点,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按照全国总工会的安排,蹲点时间一般选择在每年第二三季度,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蹲点范围主要是未建工会、工会工作比较薄弱、劳动关系情况比较复杂单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和县级以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这样的安排是经过周详考量的。“每年第二三季度”,全年工作部署已经完成,正是实施推进之时;“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时间太短容易“走过场”,解决不了问题;蹲点范围显然是最需要上级工会指导、帮助的关键环节。

全国总工会要求,要“通过开展赴基层蹲点工作,持续推动解决一批问题、办成一批实事、形成一批成果、锻炼一批干部。”这四个“一批”,就是蹲点的任务、目标。完成这些任务,实现这些目标,要脚踏实地,不能走马观花;要深入实际,不能蜻蜓点水;要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还要动脑动手解决问题。

全国总工会强调,把蹲点过程作为深入调查研究的过程,为工会领导机关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要建立“蹲点工作成果转化机制,对看得准、有共识、行得通的经验和办法,及时巩固提升到政策和制度层面。”这些要求指向明确、具体,要达成全国总工会要求,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在于下去之后是否用心用脑,用则易,不用则难。这其中转变作风是重要条件,工作作风变了,工作效率、工作成果才能显现。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