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数九消寒 待春来
阳光普照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征稿启事
完成2021年食品抽检工作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九消寒 待春来

 

冬至一过便是数九寒天,进入了一年当中最冷的寒冬。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荆楚岁时记》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开始,每九天算成一段,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后,就到了来年春分,冰雪融化,草长莺飞了。

在古代,物质远没有现今丰富,既没有电视电脑,也没有手机互联网,该如何度过这漫长而又寂寞的寒冬呢?聪明的古人发明了消寒图,通过数九、写九和画九等习俗,把萧索的冬天过得雅致有趣。

据史籍记载和各地民俗志书所见,全国各地都有数九之说,只是说法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对冬去春来、季节交替和生活耕作情景的描绘。目前流传最广的“九九歌”是这样唱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人们唱着它一步一步地走出冬天,进入春暖花开的季节。

与《九九歌》相映成趣的,还有民间广为流传的《九九消寒图》。每年冬至前,家家都要忙的一件事就是绘制一张消寒图,贴于自家墙上,或赠给亲朋好友。消寒图上下横竖九格,总数为八十一。冬至时节一天描写一笔,八十一天后一幅消寒图便诞生了,相当于完成了一份过冬日志,非常有意义,以致“每岁相沿,遂成故事”。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多次拒绝出任宰相,被捕后元兵将其关押在大都(今北京)的监狱里。时值数九寒天,他身处四面透风的牢房,为了排遣胸中忧愤,在狱墙上画下了一株梅花,共有九枝,每枝九蕾。他每天将其中一蕾涂红,待到梅花涂遍之时,“九九”正好结束,借以坚信寒冬必将过去,春天一定来临。文天祥的即兴创作,也算是一种《九九消寒图》。

明代流行“画九”消寒。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刊刻的木版年画《九九消寒图》,图中央画一束瓶中梅,枝桠横斜,簇放出八十一朵梅花,花瓶四周绘有一九至九九的气候和景物。人们可从花瓣上染色或记录每天风雪阴晴等变化。每天染色一个,染的时候有讲究,“上点阴,下点晴,左点雨,右点风,若是下雪点当中。”等到数九结束,再来看啊,一幅鲜艳欲滴的红梅图出现在面前,如一束静静擎举的火焰,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心中顿生温暖。

“写九”消寒,始于清代道光初年。据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记载:道光皇帝亲书“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繁体)”九个双钩空心字,每个字都是九画,让大臣们每天在钩好的轮廓内填写一笔,九字填完,刚好八十一天,“数九天”正好数尽。其“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寓意凛冬随着九九八十一天过去,暖春便会接踵而至。

九九消寒的方法传到民间后,文人墨客趋之若鹜,总喜欢聚在一起舞文弄墨,有写作“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的;也有写作“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的。都是意境优美引人无穷遐想的诗句,这比“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写实生动,也更富有诗情画意。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漫漫冬日,九九消寒。古人们是在一日一笔中,随着时光雅致地消磨着这段冰天雪地的日子。有了这样恬淡闲适的心态,不经意间,冬日灰暗的天空渐行渐远,万紫千红的春景就在眼前。

□钟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