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职业启蒙教育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
让更多“双减校车”开向“田野”
为科学家进校园 搭好“连接平台”
“浙里薪无忧” 治理欠薪的积极尝试
“数字化障碍”
让环卫工 感受到职业幸福感
“健康奖励”让职工身心更快乐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科学家进校园 搭好“连接平台”

 

这学期,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开发的“魅力有机化学”系列课程,在徐汇区四所中小学“圈粉”。于是,隔三岔五就有学校找上门来,邀请团队去开课。面对不断冒出的新需求,所里有些无奈:“科学家进校园本就是挤出时间搞‘副业’,再扩大服务面,就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12月7日《文汇报》)

对社会作出贡献的科学家等各行各业的精英们,才是孩子们最值得追的“星”。在“双减”政策影响下,科普课程进校园的需求激增,“科学家进校园”得到了广泛欢迎。“科学家进校园”好处多多,科学家的人格魅力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推进科普教育,孩子们“见贤思齐”,还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目前一些地方推行的“科学家进校园”并不顺利,受到多重因素掣肘。比如科学家普遍科研任务繁重,欠缺时间进校园科普;而且科学家没有接受过教学方面的培训,对中小学知识背景不熟、缺乏对课堂的掌控等,对学生进行科普,容易讲得太深,超出学生接受能力,从而难以收到良好效果。

如何更好发挥“科学家进校园”的积极作用,就要让科学家、科普课程能够更好走进校园,要打通“连接通道”。从教育部门、学校到科学家、科研机构,对“科学家进校园”都要认真对待。

比如如何将前沿知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地化为科普文章或课程讲义,并设计出配套的简易演示实验等,还要搭建好“连接平台”。这就需要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能够提供相关平台与服务,这样既节省了科学家的大量时间,还能让优质科普资源更好得到利用,更好惠及广大学生,发挥科普作用。

科学家进校园,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要让科学家这一“贵客”成为学校的“常客”。

□戴先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