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征稿启事
善良无痕
再读刘亮程
荒原上的党课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1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荒原上的党课

 

20多年前的初夏,河西走廊西部马鬃山地区,我所在的野外勘探分队就在这片山大沟深、灌木横生、人烟稀少的荒原,进行着艰苦的地质工作。马鬃山平均海拔3800米以上,呈南高北低走向,仿佛一匹奔驰的烈马,桀骜不驯地横亘在河西走廊的尽头,与祁连山皑皑的雪峰遥相呼应。

由于是扫面工作,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散作业。我们小组四人,分队党支部书记老王是我们的组长。随着扫面工作的深入,最艰辛的“放羊”开始了。我们选择好一块山崖凹凸处搭好帐篷,作为临时大本营。接着连续几天,我们沿着马鬃山的北坡进行采样。崎岖的山道斑驳着历史的痕迹,叠印在时间后面的便是雄浑苍茫的大自然。我们身负沉重的样品、食物等物,在几乎和外界隔绝的情况下,与困苦为生、与野兽做伴,一天工作十几小时,争取早日完成采样任务。

那天早上吃过早饭,老王的对讲机“嘟嘟嘟”响了起来。原来大队领导千里迢迢要在“七一”前夕来分队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这是地质队在特殊环境、特殊工作中,创造性地提出要把党支部建在山野工作一线,并设立了“党员示范岗”,使党建工作和生产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为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老王告诉我,“之所以选择我们这个点儿,是因为你是入党积极分子,是党支部重点考察的对象。你要准备一些材料,向领导汇报一下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听了老王的嘱托,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连着两个晚上都没有睡好,在被窝里反复修改着汇报材料。

6月29日早上,收拾好帐篷,我出去一看,灰蒙蒙的马鬃山,荒凉空旷的轮廓裸露着它强悍的野性。在它傲然弓起的脊梁上,几只铁骨苍鹰在风云中盘旋,好像也在欢迎着远方客人的到来。快到11点,大队党委书记一行两人,翻山越岭来到驻地,简单的便饭后,党课正式开始。

老王介绍了我们小组的工作情况,还特别表扬了我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乐于奉献的精神。听了汇报,陈书记也给予我赞许的目光。我的心情平静下来,向领导汇报了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两年里,我的思想认识、工作表现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同时又一次表达了我要求入党的决心。陈书记含笑点头,希望我坚定理想信念,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弘扬地质人“三光荣”精神,扎根山野一线,为早日找到大矿建业立功。

紧接着,陈书记在党课中详细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甘肃白银铜矿、金川镍矿、酒钢铁矿三大矿山城市诞生的过程,叙述了当年地质人用生命和热血奠基这三座矿业城市悲壮而辉煌的经历。尤其李敬君、白兴民、郑存江等数十名年轻的地质队员在找矿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故事,让我为之动容。

陈书记娓娓动情的叙述,升华了我的理想信念,在我心头树起了一座座高大肃穆的地质纪念碑。让我理解到,老一辈地质人无私奉献,是地质人“三光荣”理念在汗水与创造中得到的充分体现。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向老一辈地质人学习,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哪怕风餐露宿、栉风沐雨,都要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努力奋斗。

是的,那一次的党课虽然只是一次平凡普通的党课,但老一辈地质人奉献地质事业的高尚情操,让我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一年后,我在马鬃山野外分队驻地入党,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成为党旗下的一名党员。是陈书记那次党课的生动与真情,让我对地质人奉献山野的精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也成为我多年扎根山野的精神支柱。后来,不管我工作环境、职务发生了多少变化,我都坚定地在这个远离亲人、远离朋友、远离都市生活的荒原工作着、坚守着。翻山岭、奔荒原、越戈壁,带着一路汗水、一路艰辛,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前行,为地质事业的崛起奉献着全部的热情和力量。

没有对平凡的追求,就不可能产生献身的动力!多少年过去了,河西走廊西部马鬃山那次山野难忘的党课,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因为它特殊的赋予,成为我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以及为地质事业的健康发展奉献力量的不竭动力。

□刘志宏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