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需给予强硬处罚与约束
“家属开放日”让企业发展更和谐
警惕违规违纪行为 披上“隐身衣”
网络平台也应推出 “老年人模式”
“直播带岗”
劳模被聘为大学教授传递榜样力量
传统文化火出圈 需要“创新+匠心”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模被聘为大学教授传递榜样力量

 

6月2日,30名全国劳模被聘为吉林大学天和劳动关系研究院特聘教授。研究院由吉林省总工会和吉林大学合作创办,受聘全国劳模将为吉大本科生讲授劳动教育必修课,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吉林模式”。(6月14日 《工人日报》)

劳模被聘为大学教授,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有点意外。笔者认为,劳模被聘为大学教授向社会传递了积极的信号,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首先,劳模被聘为教授,是实践技能教育的大胆尝试。劳模长期工作在一线,他们丰富的实践技能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在大学里,给劳模开设专门的课堂,向大学生传授这些技能经验,不仅丰富了大学生课堂教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环节,给大学生搭建了书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的桥梁。

其次,劳模被聘为教授,对社会是积极的引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的劳模,也是各自领域专业技能的领军者。他们被聘为大学教授,是社会对他们专业技能水平的一种认可。不仅可以给我们树立学习技能的标杆和示范,也可以在全社会培育学习技能的风气。这样的社会实践,有利于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第三,劳模自身的成长,对于大学生也是很好的职业教育和励志榜样。大学生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劳模被聘为教授,和大学生们近距离的互动,劳模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大学生也是言传身教的典范。□陶象龙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