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智能化、自动化并不排斥完全人工,机器替代的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但需要具备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而劳动人口的减少、技能人才的紧缺,提高劳动报酬是必然的。基于这点,年轻一代的劳动者也需要转变观念,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
正月过后,广州海珠区的制衣村出现了“招工长龙”:长约3公里的马路两旁,站满了招工的制衣厂老板。他们手里一般拿着两样东西,一个是要做的衣物样品,一个是写着招聘工种的纸板。穿梭而过的应聘者们走走停停,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工作……《工人日报》报道描述的这一场景告诉读者:得益于国内疫情稳定,服装业市场迅速回暖,而广东的一些制衣作坊却出现了“招工难”现象。“以前是工厂挑工人,现在是工人挑老板”,传统的雇佣关系正在这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发生悄然改变。
报道中传递出的许多信息,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关注。
其一,劳动人口下降、红利消失已经成为用工单位必须直面的现实。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亿人,比上年下降1.8%。其中,外出农民工1.69亿人,下降2.7%;本地农民工1.16亿人,下降0.4%。对于农民工数量下降、且更多地选择就地就近就业的趋势,众多小微企业感受尤为明显。广州制衣村的现状是:老板排队“被挑”,月薪过万招不到人。由于订单在手,白天出去招工无果,晚上只能自己通宵劳作。可见,“招工难”并非一时一事现象,类似制衣村这种作坊式的小微企业如果不及时“改弦更张”,继续沿袭旧有的用工做法,显然难以为继了。
其二,劳动者“用脚投票”,年轻人择业观变化趋势愈发明显。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虽然技能要求不高,但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高强度的劳动不仅令年长的工人望而却步,也让年轻人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即使开出万元月薪,也挡不住工人“用脚投票”的选择。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劳动者,比前辈人有知识,有“本钱”,加之眼界开阔,制造业对于他们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弱,而工作时间更自由、收入更高的服务业和新业态,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优先就业选择。据媒体报道,去年上半年,美团与饿了么累计新增的超200万外卖骑手中,有近三成来自制造业工人,超八成是40岁以下年轻人。即使仍在制造业工作的年轻人,也更喜欢做日结零工,随时准备“跳槽”。
其三,制造业改造升级、提高劳动报酬大势所趋,劳动者也需要适应变化了的劳动市场。报道引述专家意见称,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要么搞智能化、自动化,用机器替代工人;要么通过企业效益的提升,负担起一线工人的待遇。应该说,这两条途径可以并行不悖。一方面,落后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改造升级势必被淘汰,而智能化、自动化,用机器替代人工是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生产智能化、自动化并不排斥完全人工,机器替代的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但需要具备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而劳动人口的减少、技能人才的紧缺,提高劳动报酬是必然的。基于这点,年轻一代的劳动者也需要转变观念,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毕竟,第三产业是建立在第二产业的基础之上的,服务业不可能容纳所有人,而且,频繁“跳槽”意味着就业的不稳定,而制造业的高技能工人前途可期,年轻人大有可为。
□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