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工资直发农民工账户要执行好落实好
办健身卡设“冷静期”可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
工会为农民工 送健康保险是多赢之举
别让电动平衡车 “失衡滑行”
借名牟利
合力斩断虚假投诉的“生意链”
文明观影 向“屏摄”说“不”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3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力斩断虚假投诉的“生意链”

 

近日,有网友称,在某电商平台上售价3元一张的网约车10元优惠券,是卖家通过虚假投诉网约车司机得到的。这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有一些消费者表示,曾购买过类似优惠券。虚假投诉能得到优惠券?竟然还成了“生意”?(3月17日 《工人日报》)

诚实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无论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应遵循。网络虚假投诉骗取补偿的行为,严重违背了诚信原则,扰乱了市场秩序。在少数消费者不当获利的同时,增加了网约车、外卖平台的调查成本,并可能导致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受到不应有的处罚。除了在道德层面属于失信行为,虚假投诉还涉嫌敲诈勒索,有可能触犯法律。

过去,恶意投诉近乎于“无风险薅羊毛”,投诉成功可以获得优惠券,投诉不成功也没什么损失,这让一些人有恃无恐。只有让失信者付出失信代价,非但不能“吃果子”,还要“挨板子”,才能避免虚假投诉泛滥和异化。此前,滴滴出行宣布,将定期公布乘客虚假投诉管控处理名单,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停止服务3天到30天,对于极少数恶意用户则永久停止服务。这种敢于对虚假投诉亮剑的做法,值得其他平台借鉴。除了运用“家法”外,对于情节严重、触犯“国法”的虚假投诉者,应主动向公安部门报案,对其给予治安处罚,乃至追究刑责。互联网平台还应积极和二手交易平台沟通,将非法兜售优惠券“灰产”的商家下架,并配合有关部门打击虚假投诉“生意链”。□张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