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棉布垫子催开的春天
探幽文化疆场的“清明上河图”
膝上的疤
■征稿启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3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幽文化疆场的“清明上河图”
——读《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宋朝的文学艺术曾以清雅秀丽的风格,备受世人的青睐。《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力求以点带面呈现宋文化的隽永之姿。全书以邓小南等专家学者一人一题的方式,多角度呈现着宋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美学。十位专家分别从国势、理学、书法、宋画、宋词、名物、茶事、雅集等维度,生动还原宋文化的清丽形象。

应该说,宋代处于中国历史重要的转型期,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崩离析的政治乱局,在文化艺术方面,赓续了唐朝的恢宏格局和丰沛意象,由此造就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共生的风雅局面。从国家层面而言,宋朝从顶层设计上,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大批知识分子以儒学为引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宏大的文化疆域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他们对学术思想的活跃创新,对于道德理性的不懈追求,对于艺术情趣与品味风尚的建设,不遗余力,凡此种种,无不展现出宋朝鲜明的时代特色。

众所周知,宋词和唐诗一起,是“属于最中国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在宋朝,由于科举制度的推动,宋词很早就成了人们表情达意、彼此沟通的重要形式。在那个年代,它已然下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大众普遍参与的一项创作活动、一种大众文化、一个时尚潮流。宋词在展现文人的家国情怀、思想志趣上,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洒脱不拘的宋词,以长于议论和引经据典的精神禀赋,被一代代国人所铭记。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各自以鲜明的艺术风格,早已成为那个时代耳熟能详的填词大咖。

而提及宋文化,宋朝的书法也是绕不开的话题。一代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将文人情怀酣畅淋漓地展现在一撇一捺间。不为成法所缚,打破了晋唐以来书法必须中和平正、“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他们普遍重视书法之外的文艺修养,强调书法要表情达意,注重其抒情功能,这些美学理念,至今,对后世书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阅读本书,知道除了宋词之外,宋朝还有更为丰饶的文化至景。一代代宋人所建立的文化复兴,他们身上所洋溢的文化热情,将精致简约的艺术理念融入于日常生活,业已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见贤思齐的道德自律和文化新风,尽管时隔近千年,宋朝所展现出的文化特质,士人骚客所秉承的守正创新,依然给我们以昭示和启迪。

展开这本文化版的“清明上河图”,我们不但能一睹带有改动痕迹的《资治通鉴》手稿、遒劲有力的朱子大字书法,以及稼轩传世的唯一墨迹,而且,还能洞悉到司马光的政治理念、朱熹的思想世界、辛弃疾的豪迈诗词等独特景观。从而从视觉到心灵,都能尽享一场宋文化的精神盛宴。

赏析《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已然对宋朝风雅的人文气象,有了清晰的认知,对其“文以载道”的文化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亦会有更多的思想认同。宋朝不愧是一个懂生活、懂美的朝代,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刘昌宇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