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破解中小企业“育才烦恼”要把现行政策用足用好
关注“她消费”,更需关心“她权益”
进一步落实毕业生待遇 让技工院校招生不再难
“零工经济”时代
礼让有回应 交通更文明
莫让激光笔 变成“危险玩具”
创新职业培训模式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技能人才根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3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中小企业“育才烦恼”要把现行政策用足用好

 

围绕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育才烦恼”,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如“大型企业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为行业培养人才,实现共同发展”“由地方政府出资打造公共实训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兜底服务”……这些都不失为好的建议。但事实上,即使没有新“招数”,如果企业能够把国家现行政策扎实落地,就应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问题。

《工人日报》报道,产业升级转型对高技能人才“喊渴”,如何满足企业对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刚需”,尽快补齐人才缺口,成为今年两会热点话题。

老实说,高质量发展对技工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并不是新话题,只是由于迟迟未见有效破解,才一再成为热点。不过,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谈及这个问题时,提出新的视角:一些中小企业设备升级后,解决工人技能水平提升问题时,出于成本考量,更愿“挖墙脚”,而非自己育才。并且分析称,这反映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处于产业链下游,利润太薄,无力为培训买单,而技工素质不高又会影响企业后续发展。

围绕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育才烦恼”,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如“大型企业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为行业培养人才,实现共同发展”“由地方政府出资打造公共实训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兜底服务”“通过政府财政支持的方式,统一采购,资源共享,企业通过平台进行培训预约申请,从而解决工人的求技之渴”……这些都不失为好的建议。但事实上,即使没有新“招数”,如果企业能够把国家现行政策扎实落地,就应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问题。这些政策包括:

其一,用好职工教育经费。企业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是最具针对性且有效的措施。因此,国家早已出台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可以税前列支的政策。2018年,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再发通知,明确“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而此前,这个比例是2.5%,一下子提高了3.2倍!这项给职工技能提升和企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让职工、企业“双赢”的好政策,对于无论大中小企业都是适用的。如果这笔钱能够足额提取、合理使用,应该能够有效解决培训费用不足的问题。如果中小企业自己经费有限,可否合作使用,发挥作用呢?

其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据报道,2020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参赛人员中技工院校学生占比47%,大中专院校学生占比43%,企业职工占比仅为10%。这个比例,一方面表明大赛对职工的覆盖不足,另一方面更说明技能人才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培养。事实上,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先后几次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与改革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措施。现在的问题是,各地各院校落实了多少?特别是在专业调整、招生政策、教学方法等方面是否坚持了就业导向,需要认真督查一番,使职业教育尽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升级转型对于技能人才的需要。

其三,提高技能人才待遇。中小企业“挖墙脚”的重要手段,无非是向技能人才提供更好的待遇。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需要实现价值,待遇就是体现。2018年,中办、国办发出《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特别要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让技能人才靠提高技能等级、靠技术创新的贡献、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收入,提高待遇。如果各个用人单位都能够落实,何愁招不来人才?又何惧“挖墙脚”?况且,这样做的结果,获益的不仅是人才,当然也包括企业。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