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多形式多层级劳资沟通协商机制一举多得
宜居城市不应拒绝野草
不能只剩下 “扫码点菜”一种方式
规范互联网保险 设门槛更需强监管
诱因
向病态的“加班文化”说“不”
优化政务便民热线 关键是服务意识“在线”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能只剩下 “扫码点菜”一种方式

 

“扫码—关注商家公众号—同意获取用户位置信息—点餐”似乎已经成了餐厅吃饭的四步骤,看似简化了点餐程序,实际为消费者带来了众多困扰和担忧:商家通过点餐获取用户信息后意欲何为?老年人不会扫码点餐该如何吃饭?众多餐饮店公众号推送信息扰乱正常生活后,该不该取消关注?(1月6日 《扬子晚报》)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拿出手机,扫码点餐,手机支付结账买单,走人,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在餐厅吃饭的常态。应当说,餐馆顺应科技发展趋势,推出“扫码点菜”方式,无可厚非,对消费者和餐馆都是利好,属于双赢。对于消费者而言,相比较传统的纸质菜单点菜方式,“扫码点菜”更加简单方便高效,提高了点餐效率,减少了排队点餐时间。

但是,餐馆取消传统的点菜方式,点餐只剩下“扫码点菜”一种方式,这就非常不合理,实质上是间接剥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虽然“扫码点菜”对消费者有多重利好和便利,但并不是每一位消费者都愿意选择“扫码点菜”方式。因为不是每一位消费者都下载了“扫码点菜”需要使用的平台、系统,也不是每一位消费者愿意关注相关公众号、小程序以及把自己的个人的手机号、位置等信息提供给餐馆和点餐平台,消费者上餐馆吃饭更没有下载平台、关注公众号、注册账户的业务,这不是吃饭的必须前提。况且,有不少老年人消费者无法使用“扫码点菜”,“扫码点菜”直接将他们拒之门外。

餐馆可以创新服务,提供“扫码点菜”方式是餐馆的权利,但不能只剩下“扫码点菜”一种方式,让消费者没的选。餐馆需要尊重不同消费者群体的习惯和选择,让消费者可以有多种选择。□张立美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