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在国家图书馆中的一级文物——《京城内外河道全图》。这张地图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跟现在的地图整个就一反拧,可以叫他“皇帝视角”。
如今地图,人为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顺序。但是在中国古代并非如此,大部分情况下地图都会依照看图人的方位来进行绘制,尤其是给皇帝绘制地图。皇上在自己书房办公,是坐北朝南,把地图的上作为南,刚好可以顺着皇帝的方向,这样看起来才是最为舒服的。我们可以管这种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地图叫做“皇帝视角”。
图中蓝色的部分就是河流或者湖泊,最好找的就是京城的凸字形护城河以及城内的前三海和后三海。这前三海的官方名字叫做太液池,包括了北海、中海和南海,那后三海就是什刹海,是西海、前海和后海的总称,要说西海现在可能知道的还真不多,其实就是积水潭。出得城去,离着最近的湖泊就是清代用于泄水调洪的钓鱼台水泡和金代作为水源的莲花池。莲花池就不用多说了,那这个钓鱼台水泡呢,其实就是三环边上的玉渊潭。
从图中我们能找到清代的主要水源就是玉泉山水系,玉泉山泉水蓄入西湖为京城供水。1680年玉泉山脚下修建了静明园,随后畅春园、圆明园相继建成,大量园林的兴建给京城的用水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乾隆皇帝下令广辟水源,从西山引来了泉水补充到西湖当中,形成了北京最早的集蓄水、灌溉功能为一体,既能通行船只,还风景优美的这样一座综合水利设施。乾隆十五年也就是1750年,乾隆皇帝将西湖更名 “昆明湖”,翁山更名 “万寿山”,如此山水风景之下又怎能没有园林呢,所以当年又动用了近450万两白银在昆明湖畔建造了中国园林史上的巅峰之作——清漪园,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园林遗产。
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与水紧密相连,从金中都到元大都,从明清都城到首都北京,兴修水利一直都是重点工程。这张小小的《京城内外河道全图》看似只是记录了当时的地理环境,但图中每一个标注每一个线条都作为一把展现先人治水、用水理念的钥匙,让我们能够去窥探中国古人顺应环境、改造环境以达到天人和谐的完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