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在建设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作用,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订单式职业教育,即用工单位与职业教育院校合作,共同制定教学大纲、课时计划、培训教材,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工人。由于它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所以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工作,企业和劳动者双方都能够如愿。
一边是青壮年劳动力不好找工作,一边是许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工人,这种“就业难”与“用工荒”交织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何破解这个矛盾?《工人日报》报道,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总工会牵头,以职业教育为抓手,摸底排查建立数据库,提供人岗相适订单式培养,分类调研满足企业所需,充实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在实现稳就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实效。
齐齐哈尔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一批重要的国有大型企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产业布局调整,以及多种因素叠加,城市发展遇到了技能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大量流失,城市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了重建产业工人大军,打出上述“组合拳”,此举有振兴地方经济、助推社会发展的明确指向,当然也有其特殊性。如果不考虑这个因素,他们的经验是否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许多地方面临着类似的矛盾和问题。
职业教育在建设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作用,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订单式职业教育,即用工单位与职业教育院校合作,共同制定教学大纲、课时计划、培训教材,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工人。由于它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所以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工作,企业和劳动者双方都能够如愿。有人说,这样的办法并不新鲜,各地已有不少成功经验,向他们借鉴什么呢?简言之,借鉴他们举各方之力,把订单式职业教育建立在着眼全局、扎实调研的基础之上。
首先是摸清底数。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开展摸底调查,建立多个数据库,特别是建立了城乡青年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收录了35岁以下、未继续升学和未稳定就业的数十万余人的相关信息。这样的底数,远远超过单一企业与某个院校的合作,而是在一个区域范围内为培养和储备技能人才,为整体建设产业工人大军提供了依据。
其次是着眼全局。为了让更多的适龄青年了解订单式职业教育,他们不仅广泛宣传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教育的社会风气,而且把职业技能院校招生的相关工作纳入了全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考核以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目标考核。这就使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成为长远的、全局性的任务,而非某个企业、院校或者工会的短期性工作。
第三是调研需求。有数据,有规划不等于切合实际需要。他们组织调研组深入全市各县区,不仅走访所有大型企业,而且走访中小企业,从各个层面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特别是建立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未来3年用工需求库和规模以上企业未来3年职工职业培训需求信息库。这样的动态调整数据,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精准培养产业工人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这些工作都是由工会组织牵头去做,却又并非工会“唱独角戏”,既依靠了党和政府支持,又整合了各种社会资源,彰显了工会组织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地位、能力与作用,最终落实在把潜在的人力资源充分挖掘、调动起来,打造一支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