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前夕,媒体经过连日调查发现,直播带货市场背后隐藏着一个“黑产”链条:可花钱改带货销量,增加观看人数、互动评论、点赞关注,涉及抖音、淘宝、快手等多个平台。比如花费16元便可增加1万淘宝直播间的观看人数,2元增加1万个点赞。还可以通过设置“满减优惠券”、主账号关联子账号的方式修改带货销量。用软件一键操控10台至上万台手机来“养号”,“养肥”后批量在主播直播间互动引流。(11月10日 澎湃新闻)
今年以来,直播带货呈现“爆炸式”发展,现在处于“风口”,真正是炙手可热,各路资本和经营者蜂拥而至,市场进入“全民直播带货”时代。不过,直播带货“泡沫”问题也非常严重,诸如刷量、刷好评、灌水等极为普遍,令直播带货数据严重失真。这让我们不免对直播带货产生疑虑:如此虚假繁荣的行业,还能走远吗?
直播带货“泡沫”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刷销量、观看人数、评论、点赞等“注水”现象的普遍存在,形成造假欺骗用户、收割粉丝的结果,其严重透支了直播带货行业信用,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由于数据造假,商家支付了高额佣金,却不到实际销量,导致投入产出比过低,失去持续投入的意义。部分直播带货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不注意产品质量,造成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消费者维权艰难,亦令直播带货口碑崩塌。
显而易见,直播带货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再这样“蒙眼狂奔”,纵容数据造假,必然会导致严重后果,产生反噬效应,令整个行业受到伤害。因此,必须加快立法,树立行业标准,对直播带货加以规范化管理,依靠技术手段和法律,挤掉数据泡沫,还原直播带货的真实面目。□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