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新业态的兴起,线上经济、共享员工等新就业模式快速发展,随之出现了灵活就业群体,而流动性大、组织性弱成为这个群体的重要特点。工会要把他们吸纳到组织中来,起步时实施“拉网式”的办法,是一条可行性较强的对策。
为了将流动性大、组织性弱的灵活就业群体引进“家”、聚起来,并提供具有行业特性的服务,上海浦东新区洋泾街道总工会在“拉网式”吸纳入会、建立动态联系工作机制之时,为他们设立专属“根据地”、提供专属保障。11月3日《工人日报》的这则新闻摘要,给读者提供信息的同时,描述了一条工会组建“三步曲”的工作思路。
随着各种新业态的兴起,线上经济、共享员工等新就业模式快速发展,随之出现了灵活就业群体,而流动性大、组织性弱成为这个群体的重要特点。工会要把他们吸纳到组织中来,起步时实施“拉网式”的办法,是一条可行性较强的对策。但它同时面临两个问题:
一个是,需要网格化管理,需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如职业化社工),由专人负责灵活就业人员的入会和工会组建工作。这不仅需要地方党政的支持与配合,而且需要工会组织有一定的人财物力。能够做到且做好这两点,对工会组织的自身能力、能量都是个检验。
另一个问题是,尽管有人专门负责,但“拉网”难免疏漏,“人盯人”的“战术效果”毕竟有限,要高效、快速地将灵活就业人员吸纳入会,把工会组织建起来,还得依靠用工主体,建立动态联系工作机制,掌握灵活就业人员的相关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入会建会工作。
接下来的问题是,“拉网式”吸纳职工入会,是单方面的行动,换言之,工会是主动的,职工是被动的。工会是职工自愿参加的群众组织,而“拉网”显然有悖本义。怎样处理好这个关系?或者说,如何让灵活就业人员主动要求、自愿加入工会,并且有归属感呢?
洋泾街道总工会的做法是,建立一个专属于灵活就业群体的“根据地”——在灵活就业人员较为集中的商圈设立综合性户外职工服务驿站,系统整合街道区域化党建及社会资源,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诸如金融风险宣传、便民服务、法律服务、健康服务、政务服务等多种服务项目。通过就近服务,一方面扩大了工会组织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思想和政策宣传,另一方面也切实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归属感,对工会有了切实感受,由此产生加入工会的主动要求。这是第二步。
在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洋泾街道总工会进一步发现,这个群体普遍存在着工作风险高而保障不足的问题。工会因此有了“专项基本保障是灵活就业群体最看重的”的认识。于是又迈出第三步——在灵活就业职工办理会员登记时,推动他们同步报名参加市总工会的“灵活就业专项基本保障”项目,与此同时,他们还根据职工差异化需求,为职工提供“各取所需”的服务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无时无刻感受到来自“娘家”的温暖。如此,吸纳职工入会、建会自然就变得顺利多了。
“拉网式”——专属“根据地”——专项保障“三步曲”,把工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灵活就业职工的身边,这样的工作思路,源自从实际出发,竭诚为职工服务。如此,工会组建工作前景光明。
□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