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劳动者权益被侵犯事件不时发生。从硬性奇葩规定到软性职场施压,职场霸凌行为花样翻新,数次引起舆论关注。记者注意到,虽然职场霸凌给被霸凌者带来了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损害,但是现行的法律并没有防止职场霸凌的条款,关于职场霸凌的准确内涵、违法性标准等也没有相关规定。(10月28日 《法治日报》)
提起职场霸凌,很多人都心有隐痛,都“一把辛酸泪”。有媒体在微博上发起“你遭遇过职场霸凌吗?”投票,在参与的3.9万人中,有1万人表示遭遇过,1.5万人表示“不算,但也被打击过”,还有1.2万人表示没有遭遇过。显然,遭遇过职场霸凌或疑似职场霸凌的人不在少数,职场霸凌已经超出了个人私事的范畴,已经上升为一种社会问题。
实际上,很多职场行为都涉嫌职场霸凌,比如,用人单位逼迫、要求或鼓励、倡导员工吃蚯蚓、跑十公里、互扇耳光、跪地爬行、互钻胯下、当街裸站等,都有职场霸凌的影子,用人单位的相关领导、主管等对员工进行言语讽刺、侮辱或肢体侵犯,给员工设定不合常理、超出极限、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以调岗、减薪等方式对员工进行打压,用硬性或软性手段迫使员工离职,也有明显的职场霸凌痕迹。
要有效遏制职场霸凌行为,固然需要劳动者增强维权意识,需要用人单位增强自律意识、健全维权机制,但更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发展法律,给职场霸凌划出“法律红线”。立法部门、劳动监管部门有必要对职场霸凌行为进行全面调查,给形形色色的职场霸凌精准画像,并以此为基础修改相关劳动法律,或出台实施细则、法律解释,明确职场霸凌的概念和行为特征,拉出职场霸凌的黑名单,规定职场霸凌的法律责任,让用人单位看清底线,让劳动者心中有数。□李英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