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跨界”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可发挥聚能作用
厨余垃圾换“花粮”是个妙招
工会干部走进企业 “跟班劳动”应成常态
“蹭车逃费” 得不偿失
兜圈圈
别让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裸奔”
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是一道社会必答题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裸奔”

 

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殊时期收集个人信息也成为常态,一些小区甚至开始实行人脸识别。问题是,这些信息到底该怎么收集处理?怎么保存保管,一旦泄露怎么追究责任?要知道,“身份证、手机号、姓名、住址,再加上生物信息,就是每一个人最全的信息了。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就是‘裸奔’了。”(10月20日 《中国青年报》)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采集技术飞速发展,其中就可能涉及许多个人隐私。各类电信运营商、中介机构、保险公司、快递公司……都可能成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始作俑者,但有些互联网企业对个人信息的安全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没有及时建立起有效的安全机制,在使用时不加以规范,非法提供、获取、销售公民个人信息甚至已经形成地下产业和黑色利益链,导致用户信息安全频频受到威胁。

个人信息安全事关社会公共利益。筑造个人信息安全的“防火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平台等多方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信息使用环境。一方面,要实施分级分类保护,建立个人信息利用清单,强化对人脸识别、数据爬取等技术应用和“人肉搜索”等行为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拳打击非法收集、交易、使用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最大限度挤压网络黑灰产业生存空间。除了引导互联网企业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建设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提高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尽可能减少信息泄露对个人生活造成影响。

□吴学安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