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麋鹿回归35周年,9月20日,大兴区召开第三届北京(国际)麋鹿文化大会,一系列重磅内容充分展现大兴区在麋鹿保护和麋鹿文化建设中的创新引领作用。
1985年,20头麋鹿从英国重返故里。35年来,通过各方协同合作,如今我国境内的麋鹿数量已经扩增至8000多只。本届大会特举办麋鹿回归35周年百项成就展览,以时间为序,通过生动详尽的图文介绍,向公众系统展示35年来围绕麋鹿开展的物种保护、栖息地生态建设、科学研究与文化建设的100项重要成果。
同期发布的《中国麋鹿保护35周年百项成果》纪念图书梳理了35年来麋鹿种群健康监测、麋鹿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麋鹿遗传多样性评估、麋鹿栖息地建设等详实内容,为麋鹿种群的生存繁衍保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为世界物种保护及生态建设提供了优秀的中国范本。
作为麋鹿文化的创新传播载体,麋鹿回归35周年纪念邮折在大会现场首次公开发布。邮折内特别选用了邮电部在1988年为宣传保护珍稀动物而发行的《麋鹿》特种邮票。除了常规印刷的有齿版邮票外,此次选用的还有发行量更少的无齿版邮票,版本更为珍贵。
□本报记者 孙艳/文 邱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