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健康从  健齿  开始
杞菊茶拯救干涩的眼
烧烫伤后五步急救法
3个时刻别急着洗澡
为辖区药物临床试验保驾护航
咬指甲容易咬出5种病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8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康从  健齿  开始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我国近十年来龋齿患病率持续上升,值得人们格外关注。今天,我们就请房山区长阳镇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医生杨广军,给您带来一份“干货满满”的护齿指南。

不只是孩子会得龋齿

龋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一种在细菌感染等多因素作用下,导致牙体硬组织进行性破坏的疾病。一般来说,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致龋性食物(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就会产生龋洞。

一般来说,龋病患者的牙体硬组织颜色、形状、质地均会发生变化。健康的牙齿表面应该是完整、光滑、有光泽的。龋齿早期牙齿表面会有无光泽的白斑,或者呈现黄褐色,此时没有明显龋洞。如果此时不治疗,慢慢地会形成龋洞。当龋洞越来越大时,就会伤到牙齿的深处,外界刺激时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

人们常常误以为只有小孩才会得龋齿,事实上,乳牙萌出之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注意。儿童时期是患上龋齿的一个高峰期,老人由于牙龈萎缩等因素影响,也属于患龋齿的易感人群。

防龋要从娃娃抓起

小小的龋齿危害可不少。前期的症状一般有颜色的变化、影响外观,容易引起食物嵌塞、感觉不适,口腔有异味等问题。后期可能就会导致牙髓炎、诱发根尖周炎。值得一提的是,龋齿还会引起一些全身性疾病,例如由龋病引起的根尖周炎往往成为疾病的感染病灶,其有害的代谢产物或细菌毒素可被血液或淋巴液带到其他器官,在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可诱发慢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

对儿童来说,家长们应该更加小心孩子患上龋齿。有研究表明,龋病不仅会引起剧烈牙痛,还会引起牙列不齐等畸形,甚至还会影响恒牙发育以及儿童语言能力。另外,由于乳牙严重龋坏或早失,缺牙数多,对食品的切割、磨细不充分,导致咀嚼功能降低或丧失,胃肠消化吸收减弱,必然会增加胃肠负担,引起胃肠疾病。

防龋要从娃娃抓起。应该从宝宝的第一颗乳牙萌出就开始养成饭后刷牙的好习惯。减少食用酸性刺激食物,比如碳酸饮料。少食蔗糖或尽量使用蔗糖的替代品。定期检查口腔,一般12岁以上的人应每年查一次。儿童最少半年检查一次,尤其是替牙期儿童。平时饮食应多摄入富含钙,无机盐等营养食物,尽可能食用高纤维粗糙食物。

不疼不痒的龋齿也要管

好多人认为龋齿不疼不痒不用管,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阻止其进一步发展。

一般来说,早期龋齿即浅龋可采用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是在磨除龋坏的基础上,应用药物抑制龋病发展的方法,适用于恒牙尚未成洞的浅龋,乳前牙的浅、中龋洞。常用药物包括氨硝酸银和氟化钠等。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窝沟封闭。与其说治疗,不如说这是一种预防方法。是利用含氟封闭剂作为屏障,使牙齿的窝沟与口腔环境隔绝,阻止细菌、食物残渣及其产生的酸性物质等致龋因子进入窝沟。含龋封闭剂还有持续释放氟,促进再矿化的作用。

牙体修复也就是补牙,是龋病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指用牙体手术的方法去除龋坏组织,制成一定洞形,然后选择适宜修复材料修复缺损部分,恢复牙的形态、功能。常见的有以下三种:复合树脂充填术:适用于充填前牙和不承受咀嚼力量的后牙洞。酸蚀法光敏复合树脂充填术:适应症同复合树脂充填术,还适用于牙体缺损较多、固位较差和遮盖变色牙等。嵌体:用树脂或其他材料制成与牙齿窝洞适合的修复体,镶嵌在洞内,称为嵌体。适用于后牙颌面较大窝洞或后牙有折裂可能者;邻颌面洞充填无法修复与邻牙关系者。

龋齿不一定是糖惹的祸

日常生活中,控制孩子的吃糖量是有必要的,但吃糖多并不一定会产生龋齿。从理论上讲,如果家长能够及时为孩子做好口腔护理,也会大大减少孩子患龋齿的概率。

人们还比较关注的另一个话题是龋齿会传染吗?严格意义上讲,龋齿是不会传染的。但是人们口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却可以通过呼气、唾液流动等方式传播出去。因此家中有孩子的长辈们,请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夹东西给孩子吃,不要用嘴吹凉孩子的饭菜,不要给宝宝吃自己咬过的食物,更不要嘴对嘴喂嚼碎的食物,这些都是特别不卫生的方式,常常会将一些潜在的疾病传染给孩子。

最后,杨广军医生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尤其是睡前刷牙最为重要,以减少食物残渣的存积和发酵,减少牙菌斑的形成。其次是要使用含氟牙膏。含氟牙膏可以使牙齿更加坚固、抗酸,可以抑制细菌,还能增加牙齿再矿化能力。还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注意饮食结构。预防龋病必须控制食糖用量。对食物要粗细搭配,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等。

□本报记者 杨琳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