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历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对其的解读也不胜枚举。《水浒寻宋》是宋史名家虞云国继风靡一时的通俗史读物《细说宋朝》《南宋行暮》之后全新推出的作品。该书以《水浒传》为底本,选取小说中的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情节细节,游走于正史、笔记、话本、戏曲、诗词、绘画之间,以娓娓道来的笔调讲述两宋社会风俗百态,力图还原活色生香的宋朝生活,重现市民的衣食住行玩。
作者虞云国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宋史与历史文献学研究,学术功底深厚。他除在专业著述之外,还出版有《南渡君臣》《书砦梁山泊》等文史随笔,素以文思兼具而蜚声读书界。此次在《水浒寻宋》一书中,他另辟蹊径,依托其数十年宋史研究成果,用深厚广博的学识将史料与原著文本互证,辅以众多资料,以一种综合而全面的方法解读《水浒传》。
全书铺陈开来,共分“读法谈”“地名谈”“市肆谈”“游艺谈”“器物谈”“风俗谈”“规制谈”“人物谈”八辑。作者以理性的思考、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配以众多精美插图,图文并茂,为读者提供一场充满“娱悦” 的“水浒”世界之旅,一场精神和视觉的双重盛宴。书内收录了37种名物及风俗规制,170余幅插图,以明代杨定见刊本、容与堂刊本《忠义水浒传》版画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主,更有其他反映社会生活图景的宋画名作,使人仿佛推开了一扇扇窥探宋朝市民生活细节的窗户,同时也构筑了一条展现宋时风貌的瑰丽长廊,宋朝社会风俗百态就这样徐徐展开,得以一览宋时生活的斑斓光景。
“历来对《水浒传》的解读不少,最直接的就是将它当作故事来读。虽然这种读法也能知晓情节,但却不是最经济的读法。”在开篇的“读法谈”中,作者总结了各种《水浒传》的读法,给人以多角度的启迪,且考察指明了《水浒传》中若干史地错误,让人注目,也从一个侧面使人客观了解《水浒传》的成书过程。虞云国教授认为,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水浒传》更有平民化的特征,着眼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撇开主题思想不论,如果对书中种种生活化的细节描写进行审视,《水浒传》堪称是一部以梁山好汉兴灭聚散为主线的社会风俗史,虽然部分内容和历史真实有所出入,仍充分摄录保留了宋元时代的社会影像。
譬如说,李师师是否裹小脚?“裹小脚的风气在宋朝颇盛,东京的很多贵族女子基本上都裹小脚。李师师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并与宋徽宗有一段韵事……”再如宋代人赶集哪里去?“每月初一、十五和逢三逢八的日子,大相国寺都开放庙市,供百姓交易,仅中庭两庑就能容纳上万人。全国到京城来销售或购求货物的人都汇聚这里,真所谓‘技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欧阳修、米芾、苏轼、黄庭坚和李清照夫妇等名人常常踏足此地,或寻找古籍,或购买笔墨纸砚,或于书画珍玩摊前流连忘返。”还有如“御街”“早市”“气毬”“刺青”等等,涵盖宋人衣食住行玩。随着虞教授的娓娓道来,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逛东京御街,品尝早市上的炊饼,聆听商贩们的太平歌;邀二三好友同上樊楼,寻个僻静阁子,痛饮一杯“眉寿”;簪上一朵花,到瓦舍勾栏欣赏小唱;待到天色将晚,入住熙熙楼客店,体验一把自炊式打火……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我能选择,那么我希望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宋朝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虽然在政治上到了北宋后期尤其南宋积贫积弱,但思想文化是灿烂辉煌的。在《水浒寻宋》里,伴随着情节的推进,作者逐步展开了宋代政治历史与社会风俗的文字长卷,使我们对千年之前水浒那个时代的中国世俗社会生活,产生了仿佛亲历过一样的感受,读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