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劳动为必修课程,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为2分,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3年内不少于40小时。(6月4日 《中国青年报》)
这一新闻值得关注。且不究学分多少,如何获得,此次教育部“一锤定音”,明确劳动为必修课程,这相较既往的一般说教,既是进步也可谓是个“约束”或“强制”,只要落实到位,就能为学生成长加分。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为必修课程,不只是让学生参加劳动,关键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技能学习,避免学生形成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的成才观。
劳动为必修课程,应探究教育教学和管理方法,建立相应的课程方案和课程目标,让学生学到必要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劳动为必修课程,不只是学校的事,家庭也要做好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要知道,孩子完成“必修课”,得到的不仅是学分,还有自理能力、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对己、对人的责任感。
世间没有一种美好生活,可以不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但愿通过“劳动为必修课程”之新举措,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参与社会劳动,如何在劳动中获得锻炼,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在长大后也能够自食其力,融入社会,创造出美好生活,实现人生价值。如此,我们就能够汇聚起新的实干兴邦正能量,为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