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塞罕坝走来的 保修人
最美的手
打开文学经典的 “钥匙”
■征稿启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5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塞罕坝走来的 保修人

 

于国文是保修分公司四厂维修中心一名普通的管理人员。他的老家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紧邻闻名全国的塞罕坝林场,算得上半个塞罕坝人。

2008年,作为外埠职工的于国文通过劳务输出的方式从老家来到北京,分配到祥龙公司维修中心成为一名汽车电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了让自己这个门外汉尽快进入角色,于国文可没少下功夫。每天除了完成师傅交给的任务外,只要一有时间,他就跟着师傅一头钻进保养车里现场教学,对照着电气设备线路图,从车辆仪表的用途、各类控制开关的功能、保养检修的重点,以及经常会遇到的故障,于国文总是一边听一边记录下来,生怕落下一个字。短短几个月,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二级车辆的保养工作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技术过硬,于国文成为车间名副其实的技术骨干。

2013年,刚满25岁的于国文被调到魏明杰工作室,开始主抓技术攻关工作。于国文在对新的喷油器和外修的喷油器数据检测中发现,他们所调的喷油器每个工况数值都比较高,调修的数值只适合社会车辆,并不适合公交车的使用。

于国文提议,根据公交车怠速时间长、低速行驶、起步频繁等运营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再把调整后的喷油器反复在车上进行试验,利用电脑检测软件对检测数据反复进行对比,同时,对车辆运营的燃油情况,发动机的排放烟度等进行多次跟踪,并做好数据采集记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于国文和他的团队终于掌握了公交车辆喷油器合理的工况参数,并按照自己的数据标准进行调校,不仅提高了喷油器的维修质量,还使车辆减少尾气排放,达到了节油的目的。“那段日子,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细算下来,自己经手调校维修的喷油器至少也有3000多个,一年下来,为维修中心节约了上万元的维修费用。”说到这里,于国文露出自豪的笑容。

春节前夕,准备回家过年的于国文突然接到疫情防控坚守岗位的通知,他二话不说,放下行囊,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制定维修中心疫情防范工作预案、对维修中心专业消毒队伍进行培训、张贴防疫温馨提示、向职工宣讲四方责任等等,于国文都不敢有丝毫马虎。由于维修中心的外埠职工较多,为做好人员防控的摸底工作,于国文每天与班组长电话联系,了解返京职工的身体状况,将汇报的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将厂里关于疫情防范相关工作的精神传达给每一职工……

于国文说,作为一名外埠职工,孤身一人来到北京,除了努力工作,最想念的就是家人。记得当年离家时,老父亲拉着于国文的手说:“出门在外,别丢了咱塞罕坝人的精神。临别再送你六字箴言——责任心、认真、爱。”父亲说,不论在什么岗位,都要认真、要用心去做、更要懂得感恩、爱身边的人。

这六字箴言始终陪伴着于国文无怨无悔,一直走下去。

□李小雷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