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人员不得面对面就餐、提倡二维码点餐、推广分时段就餐、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制、停止接待群体性聚餐、餐桌间隔要在1米以上,固定桌椅要标识出非就餐座位……日前,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疫情防控期间餐饮服务单位经营服务指引3.0版,进一步明确了复工复产期间顾客就餐和餐厅服务细节。(3月15日《北京青年报》)
不难发现,相比此前的版本以及其他地方已有的相关规定,北京市新发布的这个就餐指引更加注重细节。既涵盖了复工复产期间顾客就餐和餐厅服务的方方面面,更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应对举措,应该说是一部较为全面而细致的指引,只要能够落到实处,就能为顾客带来安全和放心,更能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新的有效支撑。
比如就餐环境方面,要求对于顾客接触多的桌面、门把手、水龙头、走廊、电梯、扶手、洗手间等部位及时清洁消毒。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清洁消毒,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而对于行业员工,则更是从途中、上岗等各个环节予以规范等等。
或许有人会认为,小小一个就餐指引,竟然弄了这么多的方面和内容,并且对相关各方都提出了许多具体而详细的要求,这是否显得有些烦琐?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我看来,就餐指引就该不厌其烦、不厌其细。不说病从口入,就餐本身就需多加防范,就说特殊时期,就餐更是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更是得格外小心谨慎。
要知道,现在,疫情防控还不到可以松口气的时候。外出就餐毕竟不是“家事”,指引只有不厌其烦、不厌其详,相关各方才能进一步提高认识,多一些责任和防范意识。也只有不厌其烦、不厌其细,才能拾遗补缺,减少漏洞,为就餐安全撑起“保护伞”。这正是北京市新发布的“就餐指引” 题中应有之义,值得各地借鉴。□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