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父亲是北京公交客四分公司第十一车队383路一名驾驶员,母亲是门头沟斋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科主任,女儿是世纪坛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一场疫情,让这个家庭“兵分三路”走上了抗击疫情的战场。
妈妈曾经的一句话一直影响着我
“记得17年前,我9岁,还是个懵懂的小女孩,一场SARS肆虐了全球,当时妈妈选择舍小家,为大家,把我托付给家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抗击‘非典’的工作中。你的一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护士,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职责。现在病人需要我,我就要对病人负责。’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确定了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护士,我要成为妈妈这样的人。”这是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护士刘宇航出征武汉前给妈妈刘德芬写的一封信。再次读着女儿的信,刘德芬泪流满面。“我支持女儿,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务工作者,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
刘德芬是门头沟区斋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科主任,女儿刘宇航是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护士。从打响疫情阻击战的那一刻开始,刘德芬“以单位为家”,而刘宇航则报名参加援汉医疗队,并推迟了结婚登记的日子,于大年初三奔赴武汉“战疫”一线。
战疫胜利后为女儿操办一场幸福的婚礼
“我停下来就想到女儿,只能让自己忙碌起来。”每天上午,刘德芬仔细分析和疫情相关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形成报告和指导意见。下午,组织年轻医生护士进行防护服穿戴演练和接诊发热病人业务培训。一天下来,她顾不上喝几口水,嗓子经常是嘶哑的,甚至累的说不出话。尽管腰酸腿疼,刘德芬见人总是保持微笑:“作为一个老同志,我不但要传授经验,还要给大家信心。”
但每到夜深人静时,这位疾控科主任会悄悄转换成妈妈的角色,等待手机那头,千里外女儿的电话或者微信视频。当熟悉的面容和声音通过信号出现在刘德芬面前时,一切疲劳随之消散。“我跟闺女说了,咱们一起坚持,直到这场战役胜利。”刘德芬说,等女儿回来了,亲手为她操办一场幸福的婚礼。
爱人孩子都在一线 我也不能掉队
刘宇航的父亲刘正延是北京公交客四分公司的一名驾驶员。疫情防控战打响后,刘正延向车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成为防控小分队的一员。“爱人和孩子都坚守一线,我也不能掉队,与家人同事一起打赢防控疫情攻坚战。” 刘正延告诉记者,送女儿出发的那天一直憋着眼泪,直到回到家中看到一家三口的合影,大声的哭了出来。“因为每天都在关注疫情进展,在新闻中看到一线医护人员一工作就是七八个小时,没有时间上厕所。于是我就到超市买了几大包成人纸尿裤。送女儿出发的那天,亲手交给了她。”细心而不善于表达感情的父亲用这种方式疼爱着自己的女儿。
为乘客座椅擦拭酒精、车辆例检消毒……现在的刘正延比以前更忙了,接班时不仅提前到岗,还认真地做好各项出车前的准备工作。“越是非常时期,越不能出任何问题。现在路上车少、人少,安全行车更不能疏忽。”刘正延说,运营结束后,他都主动协助车队做好办公区域消毒、场站环境卫生和车辆卫生清理等工作。对待工作尽责的刘正延一直是同事公认的榜样,车队杨坨场站之前饮水条件不方便,司机下班回来后忍着口渴继续工作。这一切被刘正延看在眼里,作为头班车的司机,他和同事从2007年开始,每天从大峪场站带两桶共计80斤的饮用水,一坚持就是12年。
“做好本职就是自己最大的本分,无论是日常运营生产还是业余义务奉献,只要车队需要,我都上。”刘正延说。
□本报记者 闫长禄 通讯员 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