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北京两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市政协委员聚焦首都高质量发展多角度建言献策
重视职工心理健康 加强精神卫生关怀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助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高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政协委员聚焦首都高质量发展多角度建言献策

 

本报讯(记者 孙艳)1月14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大会发言,来自不同界别的18位市政协委员分别就医疗卫生体系完善、布局“5G”网络、城市交通融合、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夜间经济”等问题,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真言、谋良策。

加强院前医疗急救

实现“病有所医”

市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外科副主任马立霜在发言中提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是实现“病有所医”目标的重要环节,快速有效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对维护病人生命,减少医院前期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针对北京市如何进一步加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马立霜建议,尽快建立科学完整的院前急救人员管理和吸引机制,较快补足总体人员数量缺口。加大总体投入力度,重点向基层倾斜,建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专项资金的投入量,建立动态预算投入机制,并引入社会资本补充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同时,建立统一的机构设置标准,有条件的一律要建立独立机构,根据区域具体需求合理定岗定编;建立统一的院前急救分中心和站点房屋标准。

马立霜还建议,要充分在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中植入“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思想,构建院前急救体系,提高公众对于急救的理解和认知,使公众在真正需要时呼叫急救,避免资源不合理使用。建议将院前急救技能、灾难与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纳入全民科普体系,将灾难生命救援知识与技能融入社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中。

加快布局“5G+工业互联网”

助推北京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推进。‘5G+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前沿领域及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对北京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来自科技界的刘多委员提出,北京市在相关领域已形成较为深厚的技术和人才累积,建议北京市政府进一步强化“5G+工业互联网”的战略地位,带动产业跃升。

他建议,聚焦“5G+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依托产业创新园区,开展智能控制、智能传感、通信模块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加快建设通信技术、终端设备、业务功能等测试环境,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依托车联网、电子制造、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鼓励产学研用协同开发,打造覆盖行业价值链全环节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

此外,还要完善公共服务环境,增强高精尖产业发展动力。组建“5G+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中心,开展应用和产业发展情况监测评估,提供应用解决方案、知识产权等服务。引导投资基金、银行信贷进入有潜力的创新项目,支持高精尖领域加快发展。

完善北京“内环路”品质

推动老城活力生发

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在大会上提出,目前,“内环路”的“历史文化展示”和“绿色交通出行”功能已在最新规划中得以体现,但对“内环路”在老城整体空间格局体系中的战略认识上、在老城总体公共服务系统中的功能作用方面还需进一步探讨。

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建议,在空间格局的战略性认知方面,建议明确“内环路”在功能秩序中的角色定位,补充与老城生活需求相关的服务供给体系。要充分认识北京老城空间尺度大、居住与就业人口多、功能复合性强等方面的特点,补充“内环路”兼有生活服务供给为主的结构性作用,建构“两轴+双环”的老城空间骨架秩序。

在公共服务的体系化建构方面,建议发挥“内环路”公共空间的枢纽作用,形成串联沿线并辐射全域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应重视老城百姓对日常生活服务品质和内容提升的迫切需求,使沿街公共空间的业态多元化、服务生活化和消费层次化,使轨道站点周边功能的有机更新与街区内部服务的内容需求形成匹配供给。同时,在公共开敞空间体系方面,建议将街区环境整治实施的口袋公园等小微绿地,与沿街绿化带、开敞性庭院及菜市口广阳谷等大型绿地,与北海和什刹海等滨水岸线、西单和东单等广场公园,共同形成良好的绿化系统、绿道体系,逐步形成良好的休憩和慢行环境。

“点亮”夜间经济

让北京越“夜”越美丽

来自经济界的市政协委员刘东晖发言的主题是“点亮”夜间经济,让北京越“夜”越美丽。他提出,目前北京的夜间经济整体上还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夜间消费供给相对单一、消费场所布局有待优化、夜间交通等公共服务不配套、管理和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他建议,让夜间消费的“菜单”更加丰富。城市的夜,不只有美食和购物,还应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体育等业态,要既能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要,也能满足90后、00后新生代的沉浸式、高互动娱乐体验需求,为人们的夜间消费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与城市历史文化深度融合,进而打造北京夜间经济的特色与品牌。

同时,要让夜间消费的体验场景更加多样。其中“亮起来”是消费场景搭建和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把场景的亮化工作放到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鼓励和引导企业在符合城市管理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特点做好“亮化”工作,用“亮起来”带动夜间经济“火起来”。

此外,要让夜间消费的布局更加合理,可以结合“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建设,在社区周边就近为市民打造一些“小而特”的夜间消费场所,吸引居民就近消费。夜间消费的服务也要更加配套,建议探索设立夜间经济工作委员会、夜间市长、夜间区长以及夜间CEO等,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以及民间自治方面的作用,平衡好夜间经济相关群体的各自诉求,谋求所有参与主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