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家政护工行业似乎天生是女性的专利:育儿催乳、老人陪护、保姆保洁、医院护理……上述工种随处可见女性的身影,有些工作甚至只有女性可以胜任。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男性”这一性别角色也逐渐出现在家政护工行业中,他们的登场拓展了服务的边界。日前,记者走访发现,由于本身可供男性工种选择的范围有限,加之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让男性护工成为了家政市场的稀缺资源。(12月26日《工人日报》)
男性护工“稀缺”的缘由,主要在于来自社会与自身两个层面的观念束缚。一方面,人们往往对女性素有天然的“温柔”“贤惠”的标签印象,而基于由此解读出的包括细心、有耐心、有爱心和易沟通等在内的性别特质,也就让女性有了适宜于做家政服务工作的认知。反映在现实生活中,老人们多乐意请女护工护理。
另一方面,许多男士自身也不屑于做“伺候人”的护工工作,他们宁愿去下苦力挣钱,抑或是干些保安、门卫工作,也不愿做照料老人生活起居的婆婆妈妈的家务事宜。
破解“男护工稀缺”问题,当首先从矫正社会传统观念和克服自身心理障碍入手,切实转变思维,走出认知误区。这不仅需要来自政府与媒体的积极宣传引领,引导男性就业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与价值取向;同时也需要来自家政服务行业及用人单位为其营造出的宽松从业环境。比如,基于“物以稀为贵”的基本市场规律,为男性护工适当提升工作条件及薪酬待遇,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与职业发展机会,逐渐增强护工岗位对男性的吸引力,也让男性拥有不逊于女性的护工能力。
□郑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