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单后10天内显示“已揽件”,15天后显示商品“已下架”,20天后没收到商品,维权投诉时,却被品牌商家告知没收到订单。今年“双11”,沈阳的张文柏网购时遇到“李鬼”APP,不仅被骗了购物款,还经常接到各类推销电话。(12月9日《工人日报》)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方方面面的服务都已经转移到网络,人们的上网体验,也是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高仿APP泛滥成灾,无疑增加人们上网的风险,对其危害性不应该低估,一方面,高仿APP与被仿冒的官方APP差别不大,难分真假,此类李鬼式APP、存在安全隐患的链接以及种种灰色广告,更具有迷惑性,误导用户下载。另一方面,高仿APP通过搭载广告赚钱,甚至通过后台程序盗刷用户银行卡、泄露个人信息、利用用户信息贷款等,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
高仿APP的泛滥,不仅损害人们上网体验感,也对网络安全权益保护带来挑战,对此,相关各方须联合出击各尽其责,合力将高仿APP“打回原形”。各大应用市场作为平台方,应进一步完善自身内部审核机制,对入驻应用软件提交的信息尽到法定和约定的审查、登记、检查监控义务。同时,公安、网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严肃查处高仿APP,尤其是对于给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情况的高仿APP,应给予及时而有力的打击。此外,APP中要求点击的不明链接,用户也要谨慎甄别,尽量不在不明链接里输入个人信息,以免信息遭泄露。□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