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期待更多高职向农民工敞开大门
“救命神器”不能一放了之
值得关注的教改信息
禁止从业
莫让“安全椅” 变“夺命椅”
养老护理员“不问学历” 是务实之举
以信用惩戒助力垃圾分类行稳致远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0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救命神器”不能一放了之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最近再次成为热词,不但正式进入北京市的中学校园,而且在大型社区出现得越来越多,交通站点、大型公共场所也将按标准配备。但记者调查发现,敢用、会用AED者寥寥。(10月16日《北京晚报》)

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因心脏骤停导致50余万人猝死,救治成功率只有不到3%。究其原因,心脏骤停患者90%发生在院外,而救护车即使接到通知立即出车,也无法在成功抢救心脏骤停的“黄金时间”(3至5分钟)赶到现场。

尽管AED可以令急救事半功倍,但也并非配备了就能万事大吉,如果“第一目击者”不懂其使用要求和方法,没有学会心肺复苏等相关急救技能,神器同样也是救不了命的。

而在发达国家,掌握急救技术已逐渐成为公民的基本技能。如美国接受过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德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高达80%,法国为40%,而我国不到1%。普及率十分有限的急救教育现状,警示我们亟须补上急救这堂生命教育课。

也就是说,“救命神器”不能一放了之。在加快扩大AED的覆盖面,构建互联网上的“急救地图”,让公众通过手机能一键搜索到附近的AED的同时,政府、行业、社会应该共同推进,通过把急救常识列入大、中小学校课程、开展急救知识公益讲座等途径,让更多普通民众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从而敢用、会用AED,以便尽最大努力抢救能够挽回的生命,最大限度发挥院前医疗急救的公共服务功能。

□祝建波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