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金牌
启人心智的艺思录
■征稿启事
我的幸福与企业“同频共振”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幸福与企业“同频共振”

 

我的小时候,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一穷二白。父亲是一个船运工,母亲右手残疾是一个全职太太。父亲每月挣得44.5元钱,养活着9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全家人住在不到30平方米的窑洞里,活像煮饺子。吃不饱、穿不暖,换季时把冬天的衣服去掉棉絮春天穿,把秋天的衣服加上棉絮冬天穿,大的退下来二的穿、二的退下来三的穿……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数也数不清。

自从1978年的7月8日,我来到了天桥水电站的闸门运行班组工作,我的命运才有了改观。

我们班一共27个人,每个小班9个人,7天白班、7天前夜、7天后夜,负责闸门的运行、维护检修和拦污栅的清理工作。在这里,我如饥似渴地学习。不但学会了闸门运行、电气检修技术,而且还学会了水库调度、普通电焊与钳工等技术。

可是,无论是生产还是管理,都比较落后。厂里面的设计年发电量是6亿度,我们发下3亿度已经感到很不错了,安全也在低处徘徊了,出事几乎是家常便饭。不过,那个时候单位提供的工资,足以让我摆脱了饥寒的胁迫,逐渐开始了新的生活之旅。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向全国吹开,慢慢也进入了我们厂。

我们单位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单位的名称也改为了“天桥水电有限公司”,工资奖金分配打破了“大锅饭”机制,运行高于检修、检修高于机关,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领导干部审时度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不断加大技改投资的力度,依托科技进步做企业活水文章:一是经过反复试验,成功提高2米运行水位;二是建立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进行了事故门冲水阀的改造和黄石崖沟扩宽工程;三是改造了事故门远程控制装置,接通了万家寨网上水情系统,实现水轮发电机组的微机监控等。既构筑了安全生产的屏障,又为发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由于厂部效益好了,我的收入增加了,像是乘坐了改革开放的快速列车,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后来,我们班组也进行了改革,将水库调度班和闸门运行班合二为一,统一为水库调度班,由过去的39人精简到25人,由过去的四值三运转改为五值四运转。因为厂部采取了激励措施,在收入上拉开了差距,激发了每个人的内生动力,不需领导催促也能够主动工作,上电气运行的职工生怕少发一度电,上水库调度的职工生怕浪费一滴水,在检修班组的职工生怕影响了发电,就连搞宣传工作的人员,都是考虑如何为发电人员擂鼓助威、摇旗呐喊。爱岗敬业、主人翁精神已经成为每一个职工的“高配”,使得我们公司的安全和发电量屡创新高。

现在,我厂安全累计天数突破4000天,年设计发电量为6亿度,我们早已突破7亿度大关了。而我也从中增加了“获得感”。在电厂有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家里有卫生间、三个卧室,洗澡、做饭都很方便。犹如掉进了蜜罐罐,幸福的感觉从心底溢出。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大河有水,小河自然满。说句心里话,国家为企业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企业为员工的幸福打造了优质平台。令我们人人以厂为家、爱厂如己,与企业的命运紧紧在一起,奋发图强,把企业打造成快乐生活的“摇钱树”和“聚宝盆”。

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指数”,让幸福之水源远流长。

□马全和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