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弯下腰收麦子
中元·目光
在黑暗中修行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8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弯下腰收麦子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的收麦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七岁那年,赶上芒种季节,熟透的麦子正等着人们去收割。生产队长老徐急匆匆地掂着一个账本走过来,逐一将参加劳动的人名登记在册,便下令开镰。刹那间,田间地头顿时热闹起来,只见大伙儿弯下腰,挥动着手里的镰刀,唰唰有声地干了起来,如同比赛一样匍匐向前,年轻的、力壮的、有经验的、懂技巧的各显其能,从一个起跑线上,在瞬间的功夫便拉开了距离,那波澜的场面,如同动态的“心电图”。

割麦大军争先恐后向地头割去,我只是铆足劲儿努力向前。因为当时我又瘦又小,为了挣工分,分口粮食,侥幸滥竽充数凑个人头。一开始我觉得拿镰刀很有意思,当我用纤细的手腕真正地攥着镰刀时,才知道什么叫吃力。我弓着身子用尽最大的力气,才将那一根麦秆撂倒,尽管我已经很努力了,却仍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每到麦收时,那段特殊的童年经历和场景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第二年新政策颁布了,实行农田承包到户,从那时候起,那种比赛式的劳动就消失了。接下来的劳动,都是靠每户家庭自己做主,什么时候下地,种什么播种,统统自己说了算,再也无人干涉。于是,前一年还千篇一律的广袤黄土地,转瞬变得多姿多彩。我清楚地记得,那年我以一个劳动者的身份站在麦垄前,看到的是稀稀疏疏,高不盈尺的麦棵,所以我才能像拉锯一样一根一根地割。麦子的产量很低,让人食不果腹,常有饥荒之厄,只能靠节衣缩食,家里的妇幼老弱也统统参与到地里劳动。

时过境迁,时代的脚步如同风火轮一样地旋转。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性质和结果却旦夕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承包到户的第一年,麦子也顺应时代的召唤茁壮成长,棵系粗壮,穗大粒饱,当农民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配合中央的政策在黄土地上书写了改革的开门红和大丰收。从此人民的温饱解决了,还通过农田换取了一笔不菲的收益。娘再也不限制我的饭量了,也不会将馒头装在篮子里高高悬挂在房梁上。

从那以后,国家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黄土地以它大公无私的胸襟抒写着历史的新一页。就像开足了马力的车轮,快速飞奔起来。仅从生产的方式上,就足以说明所有的问题和一切。刚开始,收割下来的麦子,用驴一车一车拉到打麦场,然后再用牛拉碌碡进行脱粒,基本上都是人工,麦收下来需要20天左右。后来,有了拖拉机,牛被淘汰;有了脱粒机,碌碡被淘汰;当联合收割机隆重上场,打麦场彻底成了记忆里的往事,如今的生产人也被“淘汰”了,劳动力得到了彻底解放。现在,收割庄稼,几乎不需要多少人,几十亩地,分分钟搞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伟大的时代,让我们的生活变成了一部史诗。我们在历史中生活,历史在我们手中创造,在我们脚下延伸。如今的农业,已经经济化,温饱问题已经成了基本内涵和应有之意,取而代之的是让它创造更多的价值,结出更大的硕果,开出更大的文明之花。

□韩立军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