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黑龙江的姜淑梅是个奇人。她大半辈子都是文盲,直到花甲之年才开始跟着戏曲频道识字。识字多了,姜淑梅不满足于做个读者,而是拿起笔开始记录曾经的生活,已出版《乱时候,穷时候》等作品。
对于往事,姜淑梅有一种超脱的态度。譬如她在《洗衣裳》中写道,“俺十来岁自己洗衣裳,天暖和的时候去坑边。坑边有石头,把衣裳放水里泡泡,捞出来放石头上用棒捶。那时候都没钱买肥皂,捶捶,揉揉,啥时候再揉也是清水了,就干净了。在坑边洗衣裳快,坑大,水清,不用换水。”仅仅百字左右,姜淑梅就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农家少女的坑边洗衣图。
这样的文字干净利落,宛如老人在身边拉家常,跟我们平常所见的那些精雕细琢的文字完全不一样。姜淑梅不仅喜欢用文字记录往事,还在八十高龄时学画画,其画作跟文字类似,充满了朴拙天真的气息,让人耳目一新。譬如她在《洗衣裳》的同名画作中,就把画面分成了三部分:中间是大水坑,里面有十来只各具形态的鸭子,还有八个人在游泳;画面下方是三个女人在洗衣服,有揉搓的、有棒捶的、有清洗的,动作神态均不相同;画面上方是天空,有桃树,还有燕子。这样的画作配上文字,完全就是一幅清新晓畅的农民画。
除了写作、画画,姜淑梅还喜欢收集鲁西南地区的民谣,她称之为“上货”,每次遇上同龄人,姜淑梅都要缠着别人给她提供“新货”,然后一笔一划地记下来。
这些民谣即当地人口中的“小唱”,曾经是乡间孩子们玩耍、情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是农人在天地与四季间随口吟唱的歌谣,如今已慢慢被遗忘。姜淑梅不自知地像三千年前的采诗官一样,去民间搜集诗歌,这些搜集来的“小唱”也有如《诗经》,有言志的传统、比兴的手法,尤其是“情歌杂唱”部分,有很浓的文学色彩。
《拍手为歌》是姜淑梅收集整理的一部鲁西南老民谣集,也是她的第一本画集。这一百余首“小唱”和五十余幅手绘画,承载了消逝的童年游戏与乡间生活,留下一幅百年间逐渐远去的乡村图景。在《拍手为歌》的后半部分,收录了姜淑梅最新创作的《一辈子没吃过一顿饱饭》等四十七篇民间故事。
一如她往常的写作风格,这些故事的笔墨仍然简洁、冷静,却饱含直击人心的力量。可以说,《拍手为歌》里的老民谣和老故事都是生活在民间的人讲的故事,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民间文学。
那时候,鲁西南的孩子、女人和男人都喜欢说小唱,姜淑梅从小就喜欢这种韵律和节奏感都很强的小唱,大家在一起玩时也经常说小唱。这本书里的小唱,有一半都是姜淑梅当初会说的,如今会说小唱的人越来越少,姜淑梅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些小唱收集起来,让后代有所了解,从而知道他们的先辈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和歌唱的。
譬如在《杀哪个》这则民谣中,就用故事化的形式讲述了家里来客人后,主人家不知道杀哪个待客的场景。通过家禽家畜的自我辩护,我们知道了这些动物的贡献,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与这些动物和睦相处。
□邓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