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执子之手
另一种生命的光亮
■征稿启事
母亲的选择困难症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7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另一种生命的光亮
——读蔡崇达《皮囊》
 

读蔡崇达的《皮囊》,就好像默默地倾听一个人在深夜里深情诉说。

这种诉说,时而像缓缓的清流,带着少年顽皮而叛逆的抗争;时而像激越沉重的海啸,充满了家庭遭际的屈辱与不幸,和在这不幸中抱团取暖的爱的歌吟。而当作者开始书写那些少年之中玩伴的生命遭际和各自不同的人生走向与性格悲剧之时,我们更看到了一种直指人心的文字力量。那是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友情在经历之后的沉淀,是另一种生命的光亮。

面对亲人在我们生命之中的突然消失,在无法接受的打击之中,我们才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曾经存在的意义,甚至于他们的生存哲学曾经如此顽固地影响了我们命运的走向。就像阿太说的,“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此坚毅到刻板的人生信则里却有着令我们内心如芒在背的刺痛感。而在面对残酷的现实之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正是这样的人生信则让我们最终没有一败涂地。

从《残疾》《母亲的房子》和《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中,我们看到的是人在最残酷的现实处境之下和现实的顽强抗争。在这些篇章中,表面是父亲的身体伤残与不幸,实则是人性在危难之际所展露出的最朴素的爱。母亲对父亲的爱,表达在近乎偏执的加盖房子的过程中,似乎房子正是让丈夫的尊严和人格得以顽强屹立的象征。为此,她穷尽一生地在与贫困做着殊死的搏斗和不顾一切的挣扎。而在父亲的身上,不想依靠别人的自尊和身体偏瘫的现实更是一种残酷的战争,在台风中的攀爬与摔打,更像极了一则人生的寓言故事。身体的衰老和死亡的临近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对抗的现实困境。而衰老和病患的折磨对于灵魂而言则更甚于死亡,这是分分秒秒都需要面对的生命凌迟。在病人本身来说,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不是我们旁观者所能完全体会和明了的。而作为病人的亲人和子女,我们则承受着无法言说的顾忌、担心、忧虑,甚至现实的逼迫。

《阿小和阿小》是两种人生走向的悖逆,我们甚至无法说哪一种走向更是我们想要的,但它却又是活生生的现实。一个阿小,从小生活在奔赴繁华香港的准备之中,有着似乎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却又无法得知优越感的本源。另一个阿小,则生活在对这种的生活的羡慕和模仿之中,却又始终无法抵达。

抵达香港的阿小在家庭的变故中沦落底层,开始真切地感受现实的粗劣;而另一个阿小,在丢失了别人的梦之后,才开始学会寻找自己的梦。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好像生活在别人的梦中不肯醒来,到最后却恰好错过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梦。

蔡崇达的文字可以说明80后足以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这些文字立足底层的土壤,却能触及灵魂的天顶。它们饱含着青春的疼痛,甚至青春的血泪,能够抵达人性最温暖、最柔软的那一块地方。用序言中评论家李敬泽老师的话说,皮囊是一个灯笼,而我们的心则是闪耀在其中的烛火。只要我们的心是温润灵动的,那么这盏灯笼便会亘古流传。

□辛峰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