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应援尽援”职工维权机制值得借鉴
撞车“诚信小纸条”是一堂人生教育课
“心理防暑”赞
生没生娃?
警惕保健品 “过度依赖症”
不避让救护车 就该“有违必罚”
推进现代学徒制加速培养工匠人才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理防暑”赞

 

新华社报道北京关爱高温下的劳动者,用“要给身体降温,更让心理‘防暑’”作了标题,令人眼前一亮。报道说:“3日,北京继续迎来晴热天气。仍有众多户外劳动者坚守岗位,为城市运行、工程建设付出辛勤汗水。北京环卫、电力、燃气等部门依据相关规定,除了给劳动者发放了高温补贴以及防暑降温用品外,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全方位保障职工的劳动权益。”

进入炎热的夏季以来,有关劳动防暑降温的报道从未间断,大多数是谈如何保证高温补贴到位,或者采取哪些措施给职工“送清凉”,而从关注职工心理健康角度看问题的却很少。为什么?因为认识没到位,感情没到位。

发放高温补贴、装备,配备清凉饮料、药品……都是可以用货币购买和计算的,只要有规定,有标准,做到并不难。如果连这些物质的东西都不肯给职工,那就不是认识或感情问题,而是缺乏基本的道德良知了。

关注职工心理健康,让职工心理“防暑”,没有什么明文规定,也不能用钱购买,更无法以物质价值衡量。它需要实施者充分认识到劳动者的辛苦与付出,从感情上愿意为职工提供尽可能周到、满意的服务。譬如新华社报道中提到的,对司机师傅提个醒:“开车一定得注意安全。暑期孩子多、老人多,还有好多打伞的,开车一定要慢!”给外墙装修作业的吊篮里加装遮阳棚,避免工人直接暴晒……这些都是小事,没有文件要求,不做算不得错误,也没人会指责;做了则给职工“提神”,倍感“清凉”,能够起到补贴、饮料、药品起不到的良好作用。

世界是物质的,但因为有了人的因素,世间事物就并非都是物质所能够解释的了。尊重劳动,请从全方位(包括精神需求)关爱劳动者做起。

□一刀(资深媒体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