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厂医回归”不仅有助于缓解“看病难”
根治高空抛物顽疾需良药
劳动者高温权益 别只关注“费”
对非法行医 要零容忍
流入腰包
保障女性平等就业要多出实招
二手车交易市场 不能野蛮生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9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厂医回归”不仅有助于缓解“看病难”

 

购买服务,“厂医回归”,由于手续简便,费用实惠,加之企业承担了部分费用,(事实上,从长远和全局看,也给企业节约了“成本”。)不仅有助于缓解“看病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不仅满足了职工就医需求,而且推动了患者分流、缓解了医院压力。

“看病难”是困扰职工群众生活的大问题。如何缓解?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工人日报》报道,上海计划在全市产业园区推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在长宁区日前举行的首场区政府与区总工会联席会议上,工会提出建立健康工享站计划。对此,长宁区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给出了相关专业意见,并表示将在健康工享站的选址、医疗结构申请等方面提供指导与帮助。一些企业已经率先行动,开设了医务室或“健康小屋”。这意味着,曾经广泛存在于国企的“厂医”实现回归,并且还将走进外企、民企,为更多的职工提供快捷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小病小灾;年纪大了,各种常见病、慢性病更需要不时求医问药。但是,去一次医院有多难?要花多少时间?相信绝大多数职工都有亲身体验。因为“看病难”,太麻烦,许多人不得不减少甚至放弃了就医机会。显然,这是对职工健康的严重伤害。

计划经济年代,大大小小的医务室、乃至科室健全的职工医院曾经普遍存在于国有企业,有效地承担着自己责任范围内的职工就医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为了解决“企业办社会”带来的诸多弊端,大部分企业医务室、职工医院被撤销或“剥离”了。据统计,到2004年初,上海市企事业单位内设医疗机构仅剩800多家,仅相当于最高峰时总量的13%。

撤销或“剥离”企业医务室、职工医院,破除“企业办社会”的计划经济模式,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企业发展。因此,这项改革没有错。但是,还必须承认,职工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是客观存在,而且随着职工队伍的扩大,这种需求有增无减。既然在企业不能就医了,那就需要社会给予满足。而目前城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并没有全覆盖,仍存在某些空白,特别是在职工密集的企业、产业园区,“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职工说,“上班时间没空看医生,下了班又来不及,午休只有两小时,跑一趟医院时间都不够。”

工作有矛盾就要努力解决,职工有需求就要设法满足。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就医需求需要托底型公共服务保障。“厂医回归”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而非简单的“复原”。它不是计划经济模式的重现,而是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有效利用社会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和资源,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企业、产业园区设立便捷、廉价、正规的医疗服务点。具体说,即企业与周边社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沟通,双方开展合作,中心派驻医生,企业承担部分费用;职工患有小病或慢性病,在企业或园区(大楼)内就可以解决。用资源共享的方式缓解“看病难”,大受职工欢迎。

购买服务,“厂医回归”,由于手续简便,费用实惠,加之企业承担了部分费用,(事实上,从长远和全局看,也给企业节约了“成本”。)不仅有助于缓解“看病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不仅满足了职工就医需求,而且推动了患者分流、缓解了医院压力。更重要的是,由于这项工作是由工会出面组织、推动的,彰显了工会服务职工的责任与诚意,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贴心事”,无疑会增强工会的凝聚力。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