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技能、送培训,通过培养出学生,带动整个家庭脱贫。记者昨天从市教委获悉,全市16所中职学校承担了9省29大项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任务。各院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通过规划村庄建设、引介增收致富产业、推广销售特色农产品、开展就业指导与技术培训等行动,取得了显著的帮扶成效。
学生受训后月收入超过当地脱贫底线
丰台职教中心学校上周公布了一组数字:2017-2019年度,该校共接受各级扶贫与帮扶任务62项,涉及连片贫困区国家级贫困县阜平、涞源、沽源以及其他存在贫困群体的县域23个,学校通过开展“技能+能力+文化”“就业+创业+创新”的特色扶贫项目,形成“丰阜电商”、“丰沽分校”和“丰涞结对”等多种孵化扶持模式。
该校共帮扶受援地职业学校建设10所,专业建设涉及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西餐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影像与影视技术、非遗产品设计与应用、航空服务等8大类;完成受援地干部挂职19人,骨干教师定岗带训24人,教师教学能力等专题培训456人,专家名师送教入县实施教学诊断指导95人/天;开展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培训1156人,建档立卡人员就业创业培训384人;开展新农村建设致富技能培训共涉及5个村庄,受益农户120户。
该校对口帮扶负责人孙晓娟介绍,接到对口帮扶任务后,学校经过仔细论证,决定立足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把当地的特色产品真正变为商品,帮助当地家庭脱贫。比如学校2016年与阜平职教中心共建电商专业,量身定制“网站专项技能精准学习项目”,阜平学生由此建立并启动经营电商网站,使得当地农产品通过电商走入北京,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学生在电商中心工作期间,在网上卖出家乡的大枣,月收入达2600元,超过当地脱贫底线,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受训学生之一的黄海莲还获得河北省技能大赛一等奖。
此后,丰台职教中心校又利用河北沽源的土豆、莜面、金莲花等特色食材,结合本校烹饪专业优势,开发出作为当地区域经济旅游特色的“九大碗”,目前已经完成全部的设计,很快将推向市场。
“造血式”帮扶培养毕业生推动区域脱贫
除了丰台职教中心学校外,其他参与对口帮扶的职业院校也各有工作特色。比如北京商业学校采取定制化对口帮扶模式,在干部培训、教师培养、短期支教、学生联合培养、就业创业指导等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助推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的职教发展。同时,该校6年招收云南保山贫困学生1181名,探索了对象精准、项目精准、效果精准的“造血式”扶贫方式,357名毕业生已在两地全部就业或创业,入职月薪达到2500到6000元不等,成为家庭脱贫并推动区域脱贫的重要新生力量。
市教委职成处表示,近年来,北京职业院校积极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和京津冀协同的精准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全市16所中职学校承担了9省29大项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任务。各院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通过规划村庄建设、引介增收致富产业、推广销售特色农产品、开展就业指导与技术培训等行动,帮扶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