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夏天
从今不薄读书人
■征稿启事
那情·此景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9年6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情·此景

 

在小镇工作40个春秋,沧桑岁月,青春远逝,那情、此景,都装进我的记忆,融入我的血脉,无论我置身何处,也不管境况如何,生活永远无法抹去我对故乡的记忆。

家乡环境的巨变让我刻骨铭心,从前的村庄杂乱无章、烟尘四起,而现在乡民生活在整洁优美的宜居家园里,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充满阳光,比蜜还甜!

单位不远处有一条水沟,我时常从沟埂上经过。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匮乏,村民在艰难困苦中生存、生活,物质条件差,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居民和一些单位的垃圾,甚至包括未经处理的医疗垃圾都直接倾倒在水沟边,污染环境,隐患极大,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这里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露天垃圾场。气温稍高,难闻的气味便弥漫开来。若是高温的夏季,垃圾中散发出的腐败气味臭气冲天,刺鼻难耐,苍蝇嗡嗡、四处乱飞。路过时稍微靠近垃圾堆就会听见“嗡”地一声,飞起无数苍蝇,乱撞乱碰,令人恶心。大人们戏称其为“龙须沟”,孩子说得一步到位,“臭水沟”;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一种像水芹菜的植物疯长,沟面被其严严地覆盖,不见一点水的影子。原本生活着较多的鱼,随水质的污染恶化而相继消失绝迹。

每次经过此处,我会条件反射般屏住呼吸并自然而然地加大步伐、加快速度,尽快通过水沟,好让呼吸系统少点污染,也让身心多点爽洁。天气好时,路上尘土飞扬,阴天则是泥水四溅,标准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边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就连树梢都挂着异色的塑料包装袋在风中瑟瑟发抖,遇有刮风的天气,一不留神,脏兮兮的垃圾纸和塑料袋会飞舞到你的身上,让人深恶痛绝,又防不胜防……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如温馨的春风,吹进小镇的每个角落,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农田上陆续建起住宅小区、农家小院,乡村变成城镇,与此同时,对环境的治理也摆上日程。

伴随着文明卫生城镇创建活动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近些年,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对街道、居民区生活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力度,修建了宽广的水泥路、柏油路,路旁植上了花草树木,对“龙须沟”重点进行了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沟边种植绿树花卉,树木青青、鲜花朵朵。

同时,加大环境保护意义的宣传教育力度,现已形成了社会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机制和制度。特别是环保教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社区,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已切切实实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悉心爱护环境、自觉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内在的品质和自律的行为。

和谐的小镇亮丽迷人!如今,当你踏上这古老而年轻小镇的土地,昔日的“龙须沟”“脏乱差”已不见踪迹,路面坦荡如砥,路边的树木青翠欲滴,路旁的沟水澄澈碧绿,掩映在树丛中的花儿绽放着美丽,树上的鸟儿鸣叫欢唱……你的感觉纯粹是清风和煦,拂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

见证小镇环境的沧桑巨变,回首那情,面对此景,久居小镇的我感慨万千…

□易少敏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