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工分 工钱 工资
12306里的 “知心姐姐”
从今不薄读书人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今不薄读书人
——鲁迅的“北京印记”
 

左侧一大块空地的一角耸立着一棵苍老巨大的槐树。吴静瑾老师说,这里就是按照当年鲁迅买这个院子时候的场景恢复的,“鲁迅重视孩子成长,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活动空间,这块空地是给孩子们提供的游戏运动的空间,虽然他自己当时没有孩子,但是周作人、周建人已经有了孩子”。

一排南罩房共8间,门前牌匾上写着“周氏兄弟旧居”字样,左侧墙上,一块铝制牌子上写着“鲁迅立人教育研究会”,这个研究会由三十五中和鲁迅文化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秘书处就设在这里。要知道,鲁迅就是在这里创作了《阿Q正传》《故乡》《社戏》《风波》等作品。

鲁迅文化基金会从事鲁迅研究多年的荣挺进老师对这里太熟悉了,他说:“就在这南罩房门口,1920年4月7日下午五六点钟,青年毛泽东来过这里,在客厅坐了一会儿,肯定见到了周作人,见没见到鲁迅,还不能肯定。”

指着南罩房最西头那间房,荣挺进老师告诉我们,根据鲁迅自述和当年在此居住过的人的回忆判断,鲁迅就是在那儿创作了《阿Q正传》,“因为这间房符合鲁迅所说的,是唯一有后窗的房子”。

我不禁走上台阶,走进去看,房间里空空的,果然南侧墙上高处有一个后窗。

“故居将成为鲁迅博物馆的一个馆区,正在布展,鲁迅写作室等将以复原方式陈列,按有关记载还原陈设。”荣挺进老师介绍。

在这里,鲁迅创作并编定小说集《呐喊》,翻译出版了《工人绥惠略夫》《爱罗先珂童话集》等作品,完成了《中国小说史略》初稿。从这里出发,他奔走于民国教育部和所属文博机构,以及兼职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之间。

中院西厢房、中院东厢房、后院西屋、后院中屋、后院东屋……一一走过,这里的房子基本保存完好,两位老师介绍,今后布展设计中,这些房子都将利用起来,展现“鲁迅书房”“鲁迅的艺术实践”等。

正北屋门上牌匾写着“立人讲坛”四个红色大字,吴静瑾老师说,这里已经举办过数次讲座了。

“鲁迅曾在这里种下过不少自己喜欢的花木,比如丁香,我们也将按原位置、原树种种上一些。总之,这里将成为和其他地方的鲁迅博物馆不一样的、承载更多教育教学功能的地方。”吴静瑾老师说。

荣挺进老师告诉我,院子里还将安放李大钊和鲁迅交谈的雕像,“因为三十五中搬迁,李大钊先生和鲁迅先生‘意外’地在八道湾‘重逢’了。真是无巧不成书,当年李大钊先生被捕后,他的长子李葆华就在鲁迅兄弟的这个院子里避过一阵风头”。

后院西侧,一株巨粗的老国槐仍然生机盎然,是迄今没有被搬动的原物,是历史的“见证树”。

鲁迅三兄弟旧居,曾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新文化运动的重镇、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圣地”,当年无数名人志士往来这里,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再过不久,这里就将重现历史风貌,给人们提供一个感受历史、体悟未来的场所。

离开周氏兄弟旧居时,看到路边一块牌子这样介绍八道湾胡同:“始建于元代,是老北京最具代表性的胡同之一,西口原为河流,后成为道路,因湾岔多而得名。八道湾十一号原属王府,民国时期成为民宅,一九一九年鲁迅兄弟购买合住,鲁迅搬出后,周作人一家在此居住。兄弟俱为文豪,胡同因而享誉。”(三十九)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