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无底薪劳动者权益不能肆意被侵害
要做垃圾分类的“明白人”
仅有奖励办法还不够
“无声餐厅”背后 需要有形关爱
“假洋教练”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依然任重道远
网约车失物管理办法 具有示范作用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做垃圾分类的“明白人”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垃圾分类成为关系每一个人的话题。但公众对垃圾分类究竟了解多少?又有多少人会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后再丢弃呢?记者对此采访了不同地区的十余人。对于为何要进行垃圾分类,多数受访者都能给出明确答案——保护环境、有效利用资源。但对于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却很少有受访者能说明白。(6月12日《法制日报》)

之所以把垃圾分类,这并非是自找麻烦。从分来的情况看,可回收垃圾主要指玻璃、金属、塑料、纸张、可乐罐等;餐厨垃圾指菜叶、果皮等;有害垃圾指废电池、电子产品、废油漆桶、过期药品、废旧灯管、杀虫剂等;不可回收垃圾指纺织品、灰土、污染纸张、大骨头、破旧陶瓷等。可见,同样是垃圾,但其属性却不尽相同。

进一步说,在垃圾分类精细化的当下,一旦我们依然停留在过去那种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完事的状态,具体说对于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还是不甚了然,把各种属性不同的垃圾混合在一起,不仅仅是观念滞后的问题,还会留下一些不必要的负担和后患。

很显然,这是不容小觑的。毋庸置疑,垃圾分类不断被重视的当下,依然有垃圾分类的“糊涂人”,这不同程度折射出知识普及存在“死角”。但是,我们也不能拿一些工作做不到位说事。毕竟,在一个信息相对透明的社会,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在各种平台随处可见,都快变成让人审美疲劳的常识了,可以说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就完全可能做垃圾分类的“明白人”。

对垃圾分类越来越细,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更关系到精准处理垃圾,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更好地改善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质量。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社会相关管理部门,对此都该有所触动和反思。

□贺成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