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父亲的谎言
摸 瓜
这个世界,有一种精神不死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世界,有一种精神不死
——三访燕南园
 

学校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马寅初在新中国成立后应邀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57年就在这栋房子里接受了《文汇报》记者的采访,呼吁“我们现在有计划经济,同时也应该有计划生育”。虽然后来遭受政治打击,仍然坚持观点:“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

马寅初没有投降,也没有“战死”……1979年,在历经劫难后,97岁的他终于得以平反。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100岁。

1982年9月1日,马寅初逝世4个月后,在党的十二大上,中央正式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

1989、1995、2005,在这三个年份,中国内地人口先后达到11亿、12亿、13亿……正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一个个人口高峰延期到来。

物是人非,时移世易。据《北大燕南园里的大师们》一书记载,56号院后来还住过北大副校长、主持编纂《新华字典》的声韵学家魏建功,甚至“文革”期间臭名昭著的“造反派”头目聂元梓……

人已去,楼仍存。一切令人感慨不已。

56号院的传承:“把做学问当作自己的生命所在”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燕南园里,曾经大师云集,如今也有不少优秀学者在这里继续研究、学习。

55号院,经济学家陈岱孙曾经居住过,至今门前还立有他的全身铜像,经过翻修,这里几年前迎来了新主人——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据说李政道先生平时住在美国,一年回国两三次,回来就住在这里。

王力曾居住过的燕南园60号院,已经成为北大工学院的临时办公室。

北大自蔡元培起,就有美学教育和研究的传统。57号院的对面是56号院,低矮篱笆、一排平房,小院显得较为开阔,这里曾经是著名科学家、北大老校长周培源先生的居所,现在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所在地。

樱花树、白桃、玉兰、海棠、牡丹、芍药、竹子……院子里种了不少花草树木,一种美的意境油然而生,难怪在周培源时代这里曾被誉为“周家花园”。

“从年轻的学者到老的学者,都把做学问当作自己的生命所在、人生意义所在,我认为这是北大一个很好的传统……”当我们第三次走进燕南园,走进这56号院时,在书香满屋的书房里,和年已八旬的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聊起来。

他不知不觉就会聊起冯友兰、朱光潜、宗白华等先生:“文革”后朱光潜没几年就翻译出版《黑格尔美学》两大卷三大本,“当年周恩来总理讲过,像《黑格尔美学》这样的书,只有朱光潜先生来翻译才能够胜任!”

(三十三)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