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数以百万计学子和更多家长、老师的心,也拉扯着与高考相关行业人的神经,其中不乏商人、“准商人”。围绕高考出现的各种商业活动,年年生意兴隆,且屡有“创新”营销,于是有人冠以“高考经济”之名。
高考本是教育的事,怎么就扯上了经济?盖因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诱惑着逐利的人们乘机发财。
毋庸讳言,现行高考制度对于许多学子及其家庭来说,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决定命运”的意义。十年寒窗苦读,能否“一跃龙门”,全在高考一搏。因此,考生全力以赴,学校层层加码,家长更是不惜血本。让考生吃好喝好保证营养成了必需,于是各种补品、套餐应运而生;形形色色的补习班,五花八门的复习题,让真真假假的授课人、编纂者和书商大把赚钱;宾馆开设“高考房”弥补了淡季营收的亏空,心理医生乃至算命先生都有了生意;更有甚者,屡遭打击的作弊“枪手”仍不乏其人,虽经整治但未绝迹的“高考移民”更免不了靠钱铺路;就连填写涂题卡的小小2B铅笔都有人打上了主意……高考简直成了“大卖场”,怪事连连,真的十分“经济”。
“高考经济”很不正常,有的甚至涉嫌犯罪。即使纯粹的商业行为,也无助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反倒可能由于无孔不钻、唯利是图的商业色彩玷污了知识殿堂,影响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至于涉嫌犯罪的,则肯定有百害而无一利。
让“高考经济”降温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现行高考制度,淡化高考“决定命运”的成分。就眼下讲,学子及其家长们应该理性对待高考,大可不必为商家裹挟,进行非理性消费。高考降了温,与之相关的“经济”就会冷却。无利可逐,商人们也该退出了。
□一刀(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