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方法……这些生活中利用率颇高的急救技能,会用的人却没有几个。12日,北京市急救中心负责人透露,目前北京市民的急救知识普及率仅为1%。(5月13日 《北京日报》)
急救是一门科学,涉及急救知识和实用技能,只有比较系统和全面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才能有效进行院前急救。反之,即使抢救时间及时,但操作不正确的急救措施也是毫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前不久,一则6岁孩子窒息,母亲手足无措无效施救的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男孩最终没有抢救过来,让人心痛。实际上,“海姆立克急救法”诞生已有40多年,可很多人仍对其知之甚少。同样,救命“神器”AED虽然很多公共场所已经配备,但绝大多数公众坦言“不会用”“不敢用”。
很显然,补上急救这堂生命教育课,让更多普通公民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以便在意外事故发生后,徒手或利用身边的简单器械及时、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为入院做好充分准备,尤为紧迫。这就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须进一步加大应急救护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支撑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并完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体系,发挥好医院、红十字会普及救护知识的主体作用,给公民传授防火、防电、防水等防灾避险知识和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意外伤害等常见急症救治技能,让每个成年居民掌握基本的应急知识和操作技能。
□祝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