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在全国总工会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工会建起一大批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让他们“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没电能充电,饭凉能加热”。此举广受赞誉。
全国有多少户外劳动者?《工人日报》报道称,各级工会建设的2.22万个站点,服务群体达300多万人;建行已开放的1.43万个“劳动者港湾”,线下累计服务超过5000万人次,可见不是小数。这么多人的需求累加,就成了不可忽视的大事。工会积极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确实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需要投资,但也有限。全国建设了2万多站点,花了3亿元,平均不过万余元,分摊到每个基层工会并不是多大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办好这件事的前提不是有没有钱,而是有没有心——把职工当家人,百般呵护,嘘寒问暖的心。
我们常说,工会是“职工之家”。家的感觉是什么?当然是贴心贴肺,而且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家里人”户外劳动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当然应该想方设法去解决。况且,这都不是什么大难题,对于一个组织、一家企业来说,甚至可能只是举手之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为职工服务的心。
我们常说,工会是职工的“娘家人”。家人遇到困扰,当然应该动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去解除。工会作为全国统一、组织严密、依法履职的团体,在资源和手段上有着其他社团没有的优势。一个建设银行就能够搞1.4万个“劳动者港湾”,全国有多少行业、多少开放的店面或场地可以利用?关键是有心、用心去办。
我们常说,“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前提是工会能够解决问题。工会用真心为职工排忧解难,职工才会从心里信赖和依靠工会。“人心换人心”,道理并不深奥。
□一刀(资深媒体人)